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临安4.5万亩桑园每年可增收2700万
 

临安4.5万亩桑园每年可增收2700万

来源:临安市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8-27   |  阅读次数:868次

往,每年蚕农都要从桑园里捡拾旧枝条,然后拿回去当柴禾烧掉。不过,现在很多蚕农再也不会这么“傻”了,许多食用菌和木耳生产厂家培养棒的主要原料都采用蚕桑枝条粉末,桑枝条已经变废为宝。有人统计过,一般每亩年收入可以增加600元。眼下,临安有4.5万亩蚕桑,若能较好配合食用菌厂家,蚕农光是桑枝条这一项每年将能增收2700万元。

  位于临安市锦城街道横街村的鑫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绣珍菇为主的厂家,早先厂址设在杭州,后来看到该市蚕桑种植面积逐年增多,出生在临安的老板水狄云毅然回临办厂。采访那天,水狄云不在,他的妻子汪林俊和公司技术总监杨艺带领笔者参观了绣珍菇的真个生产流程。

  杨艺告诉笔者,食用菌菇类栽培主要有两种:一是袋栽;二是树栽。绣珍菇属于袋栽,即通过向装有培养基的带内注射菌丝体,使之接种后,培养出所需的菇类。而他们袋装的培养基中,有20%原料使用桑枝条磨成的粉屑。每年“鑫溢”要生产春秋两季绣珍菇,每季生产50万棒,每棒培养基大约重0.5公斤,那么两季就需要50万公斤培养基,按照20%使用原料计算,每年需要10万公斤桑枝条。这些桑枝条全来自该市蚕桑大镇河桥、乐平和潜川等地。

  陪同笔者采访的临安市农技中心蚕桑农艺师帅兆麟告诉笔者,每亩蚕桑每年大约能捡出400公斤的废枝条。也就是说,“鑫溢”一家公司一年能消纳250多亩桑园的废弃桑枝条。

  随后,笔者来到位于潜川镇海龙村的全市最大食用菌培养基原料粉碎厂,负责人是该村村主任方向阳。“鑫溢”需要的桑枝条粉末全系该厂加工提供。方向阳自己也经营着一家木耳生产基地,他领着笔者参观基地后,最清楚桑枝条变废为宝“奥妙”的他和笔者算起了一笔账。

  “鑫溢的原料只有20%使用桑枝条,我的木耳基地培养基全用桑枝条粉末。一亩桑园可以捡到800斤废弃桑枝条,100斤可以卖出10元,一亩可以卖出80元,这还是小帐。”方向阳说,“这800斤桑枝条可以供给400棒培养基,一棒可以产木耳1两,售价按每斤28元算,除去每棒一块三的成本,折合起来,如果蚕农自己来搞木耳基地,每亩仅废弃桑枝条就能增收600元。”方向阳表示,作为村干部,他正在带领村民走这条变废为宝的增收路。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跃跃欲试。

  “供给食用菌和木耳做培养基,这对桑园增收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帅兆麟说,由于去年以来蚕茧市场行情不景气,农户对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毁桑改种其它农作物。这将不利于该市蚕桑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蚕茧产量。这种变废为宝的增收路子有望刺激蚕农的积极性,对提高蚕农的收入确实是个利好消息。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