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怎样养好中晚秋蚕?
 

怎样养好中晚秋蚕?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7-11-27   |  阅读次数:1664次

9~10月份饲养中、晚秋蚕,此时气温逐步下降,蚕儿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同时桑树虫害多,桑叶老化,因此,中、晚秋蚕比春蚕较难饲养。要做好中晚秋蚕的饲养,必须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严格消毒防病,控制蚕病危害:

①蚕前消毒:养蚕前5~7天,做好蚕室蚕具彻底消毒,特别是小蚕用具消毒尤为重要。消毒时除坚持常规的顺序和方法外,还应针对春、夏季蚕病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2~3种特效、广谱性药剂增加2~3次药剂消毒,并要适当扩大消毒范围,对凡是与养蚕工作有关的环境都有进行多次全面消毒。

②蚕期消毒:每龄起蚕使用“防病1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发生病毒病,每天喷撒新鲜石灰粉1~2次;如有白僵病,每天撒一次漂白粉或优氯净防僵粉;发现病蚕立即拣弃,防止交叉感染。贮桑室及养蚕地面,每天都要用0.3%漂白粉或消特灵溶液喷洒消毒一次。

③蚕后消毒:蚕茧出售后,立即在蚕室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用1~2%石灰浆喷洒蚕具,然后再进行打扫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掌握关键技术:

①精选小蚕用桑:小蚕用桑不良,蚕儿发育不齐,到大蚕就容易发病。高产农户在小蚕用桑方面的经验是:选田块、选单株、选叶片,并认真做好桑叶贮藏,保持桑叶新鲜。

②做好小蚕共育:实践证明,小蚕共育是确保中晚秋蚕成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应选择养蚕水平较高的养蚕户进行小蚕共育,小蚕不感染病原,体质强健,就能为夺取大蚕丰收打好基础。

③眠起精心护理:蚕在眠中体力消耗多,抵抗力弱,应做到“眠前吃饱,眠中管好,适时饷食。”如蚕发育不齐,应分批饷食,防止早起受饿。眠中要安静,防止强风直吹,影响蚕蜕皮。

(3)改善饲养环境,调节小气候,中、晚秋蚕气温渐低,须做好室内升温,才能满足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因加温散发出的不良气体,容易引起蚕发病或发育不良。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

①改进加温方法:提倡小蚕炕床育、抗房育或饲育箱育,保温保湿性能好,无不良气体,有利蚕作安全。

②改善通气条件:除必需进行经常性地开门窗通风换气外,还可采用只挂窗纱门帘、窗帘不关门窗,在对流窗上安挂换气扇等措施。

③适时除沙:大蚕期食桑叶多。需勤除沙。4龄期每2~3天除沙1次,5龄期每天除沙1次。

④大小蚕分开饲养: 由于季节关系,中•晚秋蚕仅相差15天左右,往往是套养。如果大蚕发病,小蚕感染,晚秋蚕就会大发病,产茧量
。因此,饲养晚秋蚕应坚持人员、蚕室、蚕具四分开,以利夺取晚秋蚕丰收。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