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种类刺绣百花齐放。
其中以苏绣、湘绣、蜀绣以及粤绣最负盛名,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粤绣也叫“广绣”,
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
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
据史料记载,
唐代的永贞元年(公元805年),
广东南海县一位名叫卢媚娘的少女,
曾在一块一尺左右的绢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
从此粤绣名扬天下。
清晚期粤绣:百鸟图镜心
到了明末清初,
粤绣发展逐渐形成特色,
据《存绣堂丝绣录》
及《纂组英华》等书记载粤绣:
“铺针细于毫芒,
下笔不忘规矩,
其法用马尾于轮廓处施以缀绣,
且每一图上必绣有所谓间道风的飞白花纹,
所以成品花纹自然工整”。
它的针步短,色彩浓艳,
花纹生动写实,栩栩如生。
潮州编织的刺绣一直是朝廷贡品,
如今也是国家领导人赠送海外友人的上等佳作。
潮绣曾亮相1915年的巴拿马赛会及1923年的伦敦赛会上,
获得极高的评价和称赞。
由于各种原因,
曾经辉煌的粤绣日渐式微,
后继乏人,被称为“逐渐消逝的美丽”。
以至于现代精品极少,
工艺精深的绣娘则更少,
粤绣几成“绝艺”。
清中期粤绣:百鸟朝凤花蝶如意纹敞衣
粤绣题材相当广泛,
其中以龙、凤、牡丹,
百鸟朝凤、南国佳果(如荔枝),
孔雀、鹦鹉、博古等传统题材为主。
针法更是复杂丰富,
有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3大类,
直针、续针、捆咬针等45种。
粤绣双面绣 三希堂古花鸟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少芬所作的粤绣双面绣,
宛如一幅生动形象的早春画卷:
三月仲春远山踏青,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桃红李白岸柳青,
百鸟千花醉。
令人叹为观止的双面绣技艺,
绣制难度极高。
虽然同样是穿针引线,
但要求在一次操作中,
完成双面一样的效果。
需要把丝线劈成1/16甚至1/32,
然后用稀针逐步加色的方法,
使正反两面形象色彩及针迸排列完全一样,
一丝也不能疏忽。
双面绣极具观赏性,
在这样一件刺绣摆件上,
正反两面皆是风景。
粤绣最大的特色在于:
构图饱满,繁而不乱,
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
更显华丽与热闹的景象。
手工粤绣所需耗费的时间精力,
是机绣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每一处的美丽皆匠人匠心造就。
粤绣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因后继乏人,
这门古老工艺依然濒临失传。
愿更多的人能关注到粤绣,
关注到那些还在坚守的绣工,
共同守护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