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无锡西漳蚕种场旧貌换新颜
 

无锡西漳蚕种场旧貌换新颜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0-26   |  阅读次数:693次

 1025,无锡丝绸协会会长沈治波、秘书长曹公武等,由原无锡市西漳蚕种场场长谈建宾陪同,参观了西漳公园。

    西漳公园地处无锡北片西漳地区,位于地铁一号线西漳站北侧,是无锡又一个免费公园。目标是打造既有现代化城市气息,又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生态宜居区。公园紧邻着锡北运河,水域开阔,刚建设完成占地500亩湿地公园,配套有全民健身中心、江南桑蚕博物馆、国学馆和江南民俗馆等。拐进园区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喧嚣和烦恼便被抛之脑后,扑面而来的是古香余韵,还有一份难得的清净和惬意。谈建宾场长陪同大家参观的重点是西漳公园的精华部分:原西漳蚕种场旧址。

    西漳蚕种场,旧称三五馆蚕种场,创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场址设在西漳旺庄,创办人陆子容时年三十五岁,家中有姐妹三人兄弟五人,就以此取三五馆为场名。注册商标为三葫芦,传说葫芦里有仙丹妙药,葫芦又是蔓科植物,四处蔓藤,结子很多,取其繁延昌盛之意,曾是华东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蚕种场。2008年,西漳蚕种场旧址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工业遗产。20145月,西漳蚕种场作为苏南地区最后一个仍在生产的蚕种场开始停止生产制蚕,西漳站区管委会将蚕种场改建为湿地公园文化展示区,保留西漳蚕种场两幢90年历史老厂房,把旧址建成江南蚕桑博物馆以展示吴地蚕桑文化。

 

   蚕种场旧址完整保留了蚕室、水塔、三葫芦亭、朝阳桥等原有遗存的民国建筑群和百余亩的桑田。经过修缮的蚕种场旧址,在保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基础上,小桥流水与精美绝伦的民国建筑群交相辉映,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与现代气息园林风格有机结合,成片的桑树郁郁葱葱,浓厚的传统丝绸文化精髓渗透其中,参观后实在让人回味无穷。江南蚕桑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展示蚕桑文脉的古韵和肌理,向公众介绍丝绸之路之源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一份研究蚕种培育技术和蚕桑业发展史的实物依据。

   西漳公园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包括五个功能区,分别是:入口景观区、文化展览区、运动健身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心管理区。东片区——包括五个功能区,分别是:露营野餐区、游憩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湿地游赏区。

 

    西漳公园里有一片荷花池,荷叶荷花淡淡的气味、水波光影在桨橹声中荡漾,和入夜时分湖面渐渐暗下去的迷离,错综编织,成了盛夏的回忆。夏天的无锡市民避暑又有了新选择。在这里可以看美丽荷花,可以看蚕宝宝吐丝。公园旁边的水世界也会让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感受到爽心的清凉。

    在参观中,沈治波会长感慨地说;西漳蚕种场旧貌换新颜,要衷心感谢无锡市政府、惠山区政府,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无锡丝绸工业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既传承历史,又造福现在。衷心希望无锡丝绸工业遗址都能焕发青春,为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再作贡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