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步伐,石泉县的全体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包抓蚕桑产业强村大户工作。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包抓强村大户的重要性
石泉县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基础,是一项被群众广泛接受、发展基础较好、优势比较明显的农业产业。长期以来,全县上下始终狠抓蚕桑产业不放松,特别是县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坚定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把蚕桑确定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当前,受茧丝市场波动影响,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蚕桑产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转变生产方式,通过传统蚕桑的现代改造来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通过强村大户建设来坚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自觉肩负起做强做大蚕桑产业的历史责任,集中精力抓好强村大户建设,奋力实现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
二、明确目标,夯实强村大户包抓责任
根据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县发展蚕桑强村80个,培育养蚕大户5000户(其中:专业户1000户、重点户3000户、基础户1000户),强村大户集约化养蚕量达到养蚕总量的60%以上,从而保证全县养蚕发种达到20万张,年产鲜茧7000吨以上,实现蚕农养蚕收入1.8亿元以上,实现以桑枝食用菌、桑园套种为主的综合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全县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部门包村和“双千双百”活动进行整合,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包抓强村大户、县直部门(单位)包抓强村、科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包抓大户的工作责任制,即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包抓一个强村、发展两个大户,每个县直部门(单位)包抓一个强村,每名科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包抓一个大户,通过整合各级领导、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力量,集中抓好80个蚕桑强村和5000个蚕桑大户,带动全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三、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强村大户建设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按照统一部署,科学制定年度包抓帮扶计划,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制定强村大户发展规划,按照《石泉县2008-2011年蚕桑强村大户培育规划及强村大户标准》,明确年度建设内容,制定包抓具体措施。要将单位党员干部逐一落实到户开展包抓帮扶工作。二要重点抓好简易蚕室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三要加大丰产密植桑园建设力度,帮扶大户新建密植桑园,积极协调农户通过各种形式推进桑园流转,使桑园向养蚕大户流转集中。四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包抓强村的各部门(单位)要制定资金帮扶计划,对大户新建桑园、修建蚕室、配套蚕具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包抓大户的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五要强化科技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新的养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六要积极引导养蚕大户组建合作社,提高蚕桑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全县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蚕桑产业强村大户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在生产一线谋发展、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夯实领导责任。联系乡镇包抓强村的县级领导对该乡镇和所包抓强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负总责,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该乡镇蚕桑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包抓强村的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该村蚕桑产业发展负主要责任,县级领导要加强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按照统一规划齐心协力推进强村大户建设,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实现。
二要加强督办督查。包抓蚕桑产业强村大户工作实行蚕桑发展领导小组日常督查、县督查考核办公室专项督查、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督查的“三线督查”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县蚕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包抓工作档案,明确包抓工作任务,适时开展督查。要加强与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以及信息交流,对包抓工作不力、任务不能按照规划完成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专项督查,使“三线督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有力促进工作落实。
三要严格考核奖惩。县上将蚕桑产业发展强村大户包抓工作作为对各级领导、各乡镇部门、党员干部年度考评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考核。从今年年终考核起,部门包村工作只考核包抓强村大户建设工作。同时把蚕桑强村大户建设与工作业绩、行政效能、干部作风和干部任用相挂钩,对不能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年度考核不能受奖,个人不得评为优秀格次。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