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广元朝天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助农增收
 

广元朝天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助农增收

来源:广元市朝天区蚕业局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7-08-30   |  阅读次数:316次

 “每年要养蚕6到8批。今年第一批养蚕3张,收蚕茧近120公斤,收入5000多元。”文安乡茨竹湾村4组村民张务秀已经养蚕近20年,通过栽桑养蚕,她不但将子女培养到大学毕业,还建起了楼房,走上了致富路。

 2013年,朝天区启动建设了面积1.1万亩的蚕桑示范园区,园区以文安乡为主体,辐射3个乡9个村61个组;2015年,成立了“金达蚕业合作社”;2016年,引进了“安林辉蚕业专业合作社”,在茨竹湾村流转土地500亩,新栽密植桑园480亩,果桑园20亩,蚕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文安乡谋实举措、持续发力,实现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同时,该乡以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实施“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广多批次连续养蚕,鼓励“桑粮”、“桑禽”立体发展,实现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利用丰富的桑树资源,大力推广桑枝平菇、桑枝香菇、桑枝木耳等桑枝食用菌培植技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文安乡党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培育桑枝食用菌种植户1家,年产3万余袋。同时,积极与省蚕研所联系,引进20余张彩蚕新品种并试养成功,蚕桑养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

 2017年7-8月,该乡成功举办了以“传承蚕桑文化?体验康养之旅”为主题的广元?朝天首届“蚕桑文化”艺术体验活动,活动为期1个月,通过“垄上蚕桑?传承文化”互动活动、蚕桑宴席品鉴活动、蚕桑产品展示与订购、文艺演出、文安蚕桑产业发展建议交流会、“秀美文安”摄影、书画、诗歌散文征稿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蚕桑文化,打造蚕桑文化品牌。同时,成功开发以蚕桑生态食材为主的特色“蚕桑宴席”、蚕丝被、桑葚酒、“蚕宝宝”卡通形象等蚕桑特色产品,不断拓展蚕桑产业链条,增加蚕桑产业附加值。

 据了解,该乡桑树栽植面积达2000余亩,有200余户农户从事养蚕产业,全年可养蚕5季,养蚕2100余张,产茧65000余公斤,收入260余万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