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陕西镇巴县:工厂化养蚕——产业脱贫新模式
 

陕西镇巴县:工厂化养蚕——产业脱贫新模式

来源:镇巴县政府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7-07-02   |  阅读次数:316次

 陕西巴山镇宝山村地处巴山腹地,山大坡陡。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65户1724人,其中贫困户126户426人,80%的农户居住山上,自然地理条件差,农业产值低,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 

    2016年,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王先万带着资金回到家乡,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家乡农民增收。蚕桑产业凭着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收入高的优势成为其首选项目。县蚕技站得知此事后,迅速派出技术骨干前往宝山村,深入实地查看,从专业的角度,对桑树品种、建园密度、厂房选址、经营规模等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规划,并全程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同年,镇巴县万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流转91户(其中在册贫困户40户)农户土地630亩,栽植优良桑苗37.8万株。两年内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用28.98万元,加上两年内桑园除草、施肥、修剪方面共计支付农户工资10余万元,平均每户直接经济收入4000多元,最高的一户10000余元,且女性用工占80%以上。 


    通过该公司辐射带动和村两委的努力争取,巴山镇把蚕桑列为宝山、白蜡园、鹿池三个村精准扶贫主导产业项目, 鼓励村民积极发展栽桑养蚕,目前已建成连片密植桑园2080亩。2016年10月镇巴县秀养农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逐渐形成村民抱团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大蚕室500㎡,标准化小蚕专用蚕室100㎡及生活办公用房100㎡,配备小蚕专用饲育箱200个,搭建固定蚕台1500㎡,配套电动桑枝修剪机,高压喷雾消毒机,农用运输车等工具。2017年春季试养早春蚕10张,蚕技站派驻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产茧520kg ,收入2.6万元,在整个饲养过程全部雇用劳力的情况下(幼龄桑园的采叶成本相比成年桑园要高很多),每张蚕种饲养成本(种、药、劳力)在800元以内,每张的纯利润在1800元左右。第一批早春蚕试养成功,更加坚定了公司发展蚕桑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批晚春蚕10张目前正在饲养之中,第三批夏蚕10张也已进入催青状态,公司计划全年养蚕6批次60张,预计全年收入15万元左右。 


    随着桑园的逐步成型,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预计到2019年,新建标准化大蚕室4处,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处,面积3000㎡,单次可共育小蚕500张,饲养大蚕200张,全年养蚕1000张,产值200余万元。实现带领农户325户1180人,其中贫困户118户420人,共同发展蚕桑脱贫致富,同时可为本村村民至少提供200人的就业机会。根据群众意愿,采取群众养殖自由、公司兜底的服务模式,即:有自家养蚕意愿的,公司可以为农户提供小蚕共育服务,也可单纯发展桑树种植,产出桑叶公司负责出资收购,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未来,公司将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对蚕桑产业进行全方位开发利用,推广“桑园+蔬菜”、“桑园+中药材”、“桑园+养鸡”等高效生态蚕业模式,开发“桑枝食用菌”、“蚕沙枕”、“桑叶茶”等,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既可充分利用当地桑叶资源,打造产业脱贫示范平台,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当地蚕桑产业发展,又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使贫困户在家就能轻松挣钱。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