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云南云县村头村:桑蚕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助推器
 

云南云县村头村:桑蚕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助推器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7-06-19   |  阅读次数:360次

  “我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党的政策太好了,是政府给了补助我家才建盖起了新房。自己肢体残疾,不能外出务工。2016年,我家就开始了种桑养蚕,今年春茧养蚕卖了半张,卖得500多元,还要继续养蚕三季,一年养蚕收入可达到4000多元。明年,我家还要扩大养蚕规模,增加收入,让日子好起来。”这是云县茶房乡村头村新寨上组村民张学荣一边小心呵护着蚕宝宝一边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 

    “2015年,村头村开始种桑养蚕产业,今年开春以来,养蚕户养蚕有14户,养蚕苗11张,每张收入1500多元,共计收入16500多元。今后,全村将扩大桑蚕产业的规模,使桑蚕产业真正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村头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赵美又这样对记者这样说。 


    据了解,茶房乡村头村属云县2016年27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该乡党委、政府为加快产业脱贫步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山东省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村头村村“两委”在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和乡政府帮助下,带领全村组干部、有意向种桑养蚕的村民到了普洱市景东县实地参观学习。当看到了生长旺盛的桑园,洁白如雪的蚕茧,村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回来后,村、组干部带头种植桑树,次年养蚕20多张,实现产值5多万元,平均每张产值2000余元。村“两委”干部为村民算了一笔账:买一张蚕种及相关成本200多元,饲养20多天收入2000元左右;如果买200元的一头小猪来饲养15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2000元的收入。通过算账对比,村民明白了种桑养蚕的有好的经济收益。紧接着,村“两委”立即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并理清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制定出了办法和措施。加之,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村民迅速掀起了大干种桑养蚕产业的热潮。同时,村“两委”把蚕桑产业布局到最适宜的地块区域中,选择村寨附近、公路沿线的好田好地集中连片种桑,且要求每个村民小组集中连片桑园不少于50亩的规模,规模化的种植便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技术指导。还要求该村一般农户种桑面积不低于1亩,有条件的农户可种植5亩。 


    该村在桑蚕产业发展中,还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示范样板。对村寨附近、公路沿线、好田好地、集中连片种桑的村和农户,在技术人员上优先配备、在蚕用物资上优先配套、在项目资金上优先安排。通过抓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园的建设,涌现出一批种桑养蚕的先进组和致富能手。该乡还制定出了扶持政策,给予了种桑农户一定的资金补助,县农业局也给予了种桑农户一定的化肥补助。通过扶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目前,有90多农户种植桑树240多亩。2016年19户农户试养二季(一年可以四季),销售蚕茧20余张0.15吨,产值近6万元,户均3000多元。2018年,全村计划建成高优桑园500亩,养蚕1000张,蚕茧产值150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有望达到3500元,桑蚕产业真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