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桑蚕业助农增收致富
 

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桑蚕业助农增收致富

来源:国际在线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7-06-16   |  阅读次数:330次

 一身胖嘟嘟、白花花的春蚕蠕蠕爬动,或争相扑在桑叶上,贪婪地吮吸着嫩叶里的养分,或立起脖子探出头来,迫不及待地寻觅一方吐丝结茧的舒适地儿……窸窣作响的“沙沙沙”声,仿佛春天里一场滋润大地的毛毛细雨……这是近日走进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贫困村大沙坝村万天方家蚕房时的所见所闻。

  “这批春蚕到今天刚好满20天,这两天喂饱它们,再给它们3天时间吐丝,就可以卖出今年第1批蚕茧,1张大约95斤,按22元/斤算,至少也有2090元的收入。”手捧新鲜桑叶正给蚕宝宝们喂食的贫困户万天方说道,眼看着自家养的春蚕即将上茧,万天方异常兴奋。万天方说,这几天天气偏凉了些,导致春蚕的养殖期推迟了几天,热一点的话已有蚕茧出售了。

    春末夏初,在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大沙坝村蚕房里春蚕吐丝结茧的情景随处可见,蚕茧丰收走俏市场的喜讯频传。

  “今年主要养殖优质原蚕,第一批有6张,按90斤/张、22元/斤算,可得11880元收入,除去131元蚕种成本,纯收入是11700元。20天就可以得1万多块钱,这收入来得真快,要不是亲自养,还真不敢相信!”,大沙坝村养殖户李庆容乐滋滋地算着她的“致富账”。由于兴文县免费发放桑苗、蚕种成本较低,李庆容的大块投入主要是蚕房,但蚕房建成后,兴文县拨给了李庆容每平方米蚕房40元的补助,帮助李庆容减轻了初期的成本投入。2017年,李庆容一家已拥有43亩桑园、400㎡蚕房,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桑蚕种养大户。“今年没有蚕房方面的投入了,不仅能够回了去年的本,净赚几万也是没问题的。” 李庆容信心满满。

  据了解,蚕一年分春夏秋三季养殖,每季有两批,大沙坝村春蚕共93余张,约收入18万元。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种桑养蚕中来,大沙坝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创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六统一”,即统一消毒、订种、共育、发放、收购鲜茧与销售,引进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促进蚕桑业提质增效。

    有着“短平快”特点的种桑养蚕业,是近年来大沙坝村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产业精准扶贫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部署转移以及茧价相对稳定等因素推动下,共乐镇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收获快的桑蚕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进桑蚕产业过程中,该镇通过免费发放桑苗、兑现蚕房补助、与农户签订蚕茧收购合同等系列优惠政策,不断激发农户种养积极性,让蚕农吃上“定心丸”;通过与县农业局联系、定期组织桑蚕技术员和种养大户外出考察学习、派遣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和养殖基地、组织养殖户开展经验交流会等,为桑苗种植、养蚕、收茧等各个环节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提高全村种桑养蚕技术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千亩高效丰产密植桑园,培育了一批养蚕大户,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