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富顺:蚕桑扶贫增收见成效
 

四川富顺:蚕桑扶贫增收见成效

来源:中新网四川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7-06-03   |  阅读次数:315次

农技人员进行养蚕技术指导
    “在政府帮助下我种了近2亩嫁接桑树,这一季喂了一张半蚕种,收了50多斤蚕茧,至少能卖2000多元,今年还能喂3季。”记者31获悉,连日来,在自贡市富顺县飞龙镇新安村蚕茧收购点,养蚕卖茧的村民已排起了长队,验茧定价、过称付款繁忙有序,场面显得热闹又喜气。“感谢政府的帮助,从来没想过能挣这么多钱。”当地右臂截肢的低保对象、年过五旬的村民韦光群说。

    据了解,2014年,地处边远、条件恶劣的贫困村新安村迎来了一位漂亮干练的“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县农牧局精心选派的畜牧研究生李春枚。

蚕茧收购点

  李春枚经过2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报告:该村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十分落后,农业生产典型的“靠天吃饭”,绝大多数劳力外出,是典型的老人、儿童留守村。全村总人口3043人,入系统贫困人口560人,产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基本能保障粮食自足。全村无稳定经济型产业收入,但有存活较好的“四边桑”300余亩,全村原养蚕户达90%以上,由于技术停留在70年代,蚕茧质量差、价格低、无利可图,现养殖很少。
  
    得知这一情况后,富顺县农牧局决定,由李春枚主体负责脱贫攻坚常务工作,另选派蚕桑中心主任、农技师朱德高驻村专职发展栽桑养蚕,把蚕桑产业作为该村精准脱贫突破口和持续增收奔小康的抓手,全力实施产业扶贫。

  据该村一组贫困户范善从介绍,自己原来住的房子都很破旧,更没法养蚕。2015年开始,县农牧局号召我养蚕子,还送来桑苗,又帮我嫁接,去年还帮我修了蚕棚,准备了养蚕的家伙。他说,我这季喂了1张(蚕种),收茧子卖了1744元。目前,桑树施了肥长势很好,今年起码还要喂4张,明年一季能喂2张,穷日子终于到头了!”

  据介绍,2016年底,新安村300余亩“四边桑”实施了规范的肥水管理和复壮修整,稳定养蚕用种量达400余张。新增“四边桑”200余亩,发展成片桑园500余亩,有效治理撂荒地约300亩。引进了国内名优桑种强桑、川98–1等进行对比示范和品种改良,预计2017年新增养蚕用种150张。

  富顺县农牧局蚕桑中心主任、农技师朱德高介绍,蚕桑产业不需要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肥、水、地要求低,还可当年栽种当年见效,粗放管理也能30年持续增收,只要生产管理达到常规要求,大面积每亩纯收入起码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蚕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每亩纯利润可达5000元以上。他表示,我们已在新安村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自动上簇养殖模式,让农户实现省力、省心、增效养蚕。推广了筒易蚕棚和地面养蚕,使农村闲置房屋得到有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同时,通过示范推广旋转方格簇具运用,进一步提高了蚕丝质量,增加了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势力,为品牌建设打好了基础。

  “我这季共育小蚕73张收入4380元,养蚕3张收入7015元,全年能养15张,共育300多张,能收入5万以上。”王多和是该村养蚕大户,承包地除少部分种水稻外全部栽桑,2019年可全面进入高产期,光养蚕就能实现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据悉,新安村已决定今年再发展300亩成片桑园,到2020年,全村盛产桑树面积可达1300亩。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升群众肥水管理水平和高标准上簇结茧技术,努力实现全村年养蚕种4000张以上,产值7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