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广西部分地区桑蚕僵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广西部分地区桑蚕僵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来源:广西蚕业信息网  |   作者:广西蚕业信息网   |  发布日期: 2008-07-01   |  阅读次数:1583次

   2008年春蚕期,广西横县、象州、忻城、武宣等县的局部地区桑蚕流行僵病,一些村屯普遍发生僵病,有的农户发病率高达50%,有的共育户共育的小蚕,二龄、三龄就出现僵蚕,损失严重。本文调查分析这次桑蚕僵病暴发和流行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控的对策。

    一、僵病的发生与传播

    桑蚕僵病是真菌病的总称,因患病蚕死后尸体会僵硬(曲霉病蚕尸体有的仅为局部硬化)而得名。根据病原和僵尸颜色,僵病又分为:白僵病、黄僵病、灰僵病、绿僵病、黑僵病和曲霉病等。

    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接触粘附在蚕体上,在适宜温、湿度环境下发芽,生成芽管穿入蚕体内,形成营养菌丝,摄取蚕体营养,同时分枝,增殖到致病数量后,蚕开始表现病症,体表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病斑,有的僵病出现黑色焦状斑,病菌在蚕体繁殖致死量时蚕就死亡。死后尸体由软变硬,1—2天后,尸体上渐渐长出肉眼能看见的白色气生菌丝,不断长出分生孢子,覆满体表,最后出现该僵病固有色。染病出现病斑时如遇眠期,病轻的当龄仍能脱皮,病重的不能脱皮而死。带有病斑的脱皮壳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会长出气生菌丝,长满分生孢子。长有分生孢子的病虫尸体及其脱皮壳成为新的传染来源。

    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可在空中随气流和风传播,气流和风是传播媒介;曲霉病菌还可致使蚕种发霉,发霉蚕种是小蚕期发生曲霉病的传播媒介;粘附有病原真菌孢子的桑叶也是传播媒介。很多昆虫会患桑蚕同种病原的僵病,寄生蚕的白僵菌也可使松毛虫发生白僵病,寄生松毛虫的白僵菌同样可使蚕发生僵病,这叫交叉传染。白僵菌农药已广泛应用于森林防治松毛虫。白僵菌类农药的说明书及相关农药使用规范,均明确规定在蚕区禁止使用白僵菌农药。

 

桑蚕白僵病尸体

 

                飞机喷施白僵菌防治林区松毛虫             松毛虫白僵病尸体  

    笔者(1997)研究查明,桑粉虱会被拟青霉菌(灰僵菌)寄生,其尸体粘附在桑叶背上,用这种桑叶喂蚕,小蚕经36小时、大蚕经60小时身体就出现黑褐色病斑。接触桑粉虱为害叶致病的,其病斑首先在腹面出现,大多数蚕足垫及附近有黑斑呈现焦脚状。2—4龄蚕受感染,如能入眠,则轻症者可蜕皮自愈,重病的成为半蜕皮或不蜕皮而死亡。病蚕死时尸体头胸伸直,不久长出白色菌丝直至盖满全身,此时症状似白僵病,容易把灰僵病误判为白僵病。几天后白色的尸体表面才转变为灰色,即已长出大量分生孢子。即使在五龄末期用桑粉虱为害叶给桑1天,也会致蚕严重发病,在化蛹前或化蛹后僵死(见朱方容论文:寄生桑粉虱的拟青霉菌对家蚕的致病性研究,《蚕业科学》1997年第3期)。

 

              桑粉虱为害桑叶                      桑粉虱幼虫灰僵病的尸体

 

        桑蚕感染灰僵病后出现的病斑                  蚕灰僵病尸体

    二、桑蚕僵病暴发与流行的原因分析

    桑蚕病害流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大量的传染源,有传染途径和传播媒介,大量易感寄主(蚕或其它能患同种疾病的昆虫)的存在,环境条件很适合病原寄生和繁殖。今年春广西雨水天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这种气候条件很适合僵病真菌的寄生和繁殖。但是,没有大量传染源,是难以造成大流行的。

    1、据林业部门报道2008年3月以来,为防止冰雪灾害之后,松木衰弱引发松毛虫的大发生,南宁市组织青秀区、邕宁区、武鸣县、马山县、横县、宾阳县等松林经营单位实施飞机喷药和人工机动喷撒白僵菌防治作业,其中飞防作业21个架次,使用白僵菌粉7560公斤,防治面积84000亩;地面防治使用白僵菌粉6800公斤,防治面积18000亩。来宾市也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防治作业,截止3月底已施放白僵菌粉2950公斤,细菌(苏阿维)195公斤,全市各县除金秀县外,兴宾区、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合山市均进行防治作业。养蚕地的林区大量喷施白僵菌农药,可能会直接污染桑园的桑叶;林区大量的松毛虫感染僵病后,其尸体散发大量的分生孢子在林区漂浮,通过风的传播,使桑园、蚕室污染,可能会造成一些靠近林区的养蚕村屯暴发僵病。

     

南宁市各县区用飞机喷白僵菌7560公斤、地面喷施白僵菌6800公斤的报道

 

来宾市各县区喷施白僵菌粉2950公斤、细菌(苏阿维)195公斤的报道

    2、横县、武宣等地,今年5月以来桑粉虱大发生,桑粉虱是灰僵病的易感寄主,多湿环境下桑粉虱易诱发灰僵病,其僵尸粘附在叶背上,用这种桑叶喂蚕,会导致蚕暴发僵病。据武宣一共育户反映,他的桑园桑粉虱为害严重,大部分桑叶叶背布满密密麻麻的桑粉虱,用这种桑叶共育小蚕,三龄期每框蚕就出现十几头僵蚕。

    3、发生僵病后没有妥善处理病蚕尸体,造成大量的传染来源,导致僵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进一步扩大僵病流行的范围和批次。有的农户没有及时清除病蚕及尸体,蚕沙乱堆乱放;有的收集僵蚕作中药材出售,随便存放和晾晒,产生大量的僵病分生孢子在养蚕区传播扩散,造成户户养蚕发病,甚至连续几批发病。           

    4、一些蚕种出库浸酸后再冷藏的时间过长,卵面可能会被曲霉等病原真菌的污染,蚕种催青时湿度大、蚕种点青后遮黑密闭,易诱发蚕种发霉,造成一二龄蚕严重发病。

    三、僵病防控对策

    1、各地农业蚕业部门要大力宣传白僵菌农药对养蚕的危害性,提高贯彻执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的自觉性,密切与林业部门联系,互通信息,避免和制止在蚕区滥用白僵菌农药。

    2、加强桑园的治虫,控制桑粉虱等桑虫的数量,避免桑园出现大量的桑虫尸体污染桑叶。

    3、加强养蚕的消毒防病,养蚕前、养蚕后蚕室和用具要彻底消毒,蚕眠起后使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勤除蚕沙,及时拾除并妥善处理病蚕和尸体;蚕粪应集中蚕沙坑堆放,进行薄膜密闭覆盖和高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菌繁育、扩增和传播,产生大量的僵病传染源。

    4、桑叶如被白僵菌等病原菌污染或桑叶有大量的粉虱尸体,应在采叶前半天或一天,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1公斤漂白粉加水90-100公斤)或强氯精液(1公斤含量80%的强氯精加水270公斤)喷洒消毒桑叶,杀灭桑叶的病原菌,避免桑叶传播蚕病。小蚕共育的桑园如桑粉虱为害严重,不能用来共育喂养小蚕,应改用或购买其它无虫害的桑叶,避免共育蚕发生僵病,造成严重损失。

    5、蚕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净化室内空气;使用熏烟消毒剂熏烟消毒蚕室,可有效杀死室内漂浮的分生孢子,减少空气传播机会。

    6、保持蚕室蚕座干燥,创造不利于病原真菌寄生和繁殖的环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