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云南祥云县栽桑养蚕富裕路越走越宽
 

云南祥云县栽桑养蚕富裕路越走越宽

来源:中国发展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11-23   |  阅读次数:316次

 “镇领导和村干部把群众栽桑养蚕当成自己的事,在今年栽桑养蚕的整个过程中,他们比大伙还操心,在桑园和蚕房每天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简直是把养蚕当成了自己的事。”前不久,正忙于照料晚秋蚕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桑农自炳和说,今年栽了6亩桑树,养了5张蚕,前段时间家父病重住院,自己成天往医院跑,花销数万元钱也没留住父亲的命,家中却因长期给父亲治病而致贫,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把贫困户的事揽在身上,不仅为照料蚕桑,并且还他们家建盖安居房。

    云南省祥云县将发展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重点培植和扶持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促使蚕桑产业成为仅次于烤烟的骨干产业,将蚕桑产业培植成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的优势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桑园面积达9.6万亩,全年养蚕14万张,今年产鲜茧5550吨,产值达2.4亿元,栽桑养蚕使不少贫困群众拔除“穷根”、摘掉“穷帽”。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产业转移项目的实施,县委、县政府把培植蚕桑产业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气候和交通区位等具备栽桑养蚕的优越条件,加强扶持引导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培植、扶持和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对新栽桑的种苗费和蚕桑科技推广、生产经营配套设施等给予倾斜补助,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等资金项目资金,加强新植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鼓励和引导农民栽桑养蚕,让桑农看到了通过栽桑养蚕致富的契机,致力于发展蚕桑产业。”祥云县农业局局长严珑彬谈到农村群众栽桑养蚕的富裕路越走越宽阔时说,从“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户”四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培育形成了蚕桑种养和茧丝、桑叶茶加工等一体化推进的蚕桑产业。


    为把蚕桑产业培植成后续支柱产业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祥云县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思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蚕桑基地,打造栽桑养蚕重点村,成立养蚕技术协会,为农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村群众养蚕脱贫致富。同时,着力培育发展加工型、外向型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了银龙丝绸公司、光生丝绸公司等4家蚕桑龙头企业,建成缫丝厂2个、蚕茧收烘站点14个,安装自动缫丝设备12组4800绪。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蚕桑基地和栽桑养蚕形成了“小农户、大基地”的体系,并成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祥云县在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加快精准脱贫进程中,按照“政策促动、企业带动、措施推动”的产业化经营理念,积极探索“公司+基地+组织+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探索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走“技、工、农”相结合道路,创新产业模式,实现蚕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栽桑养蚕规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桑、蚕、茧、丝生产已初具规模,扶持发展栽桑养蚕重点村33个,建立了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了以蚕桑种养为基础、蚕桑科技为先导、蚕茧经营加工为龙头、全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拓宽了渠道。


    为了让脱贫致富的群众继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祥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市场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栽桑养蚕,今冬明春,继续做好新植桑园的规划,科学谋划好蚕桑加工、销售和市场等相关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目前蚕桑已分布在9个乡镇98个村委会,全县约有10万人从事栽桑养蚕,蚕桑产业实现了健康、稳步地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祥云县桑园规模、养蚕量、产茧量、农民收入、蚕茧收烘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云南省第二和全州第一的发展水平,涌现出了青坡、松梅、棕棚、白龙潭、新泽等一批蚕桑生产专业村,栽桑养蚕专业户达2万多户,蚕桑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规模化效益不断显现,群众销售鲜茧收入持续攀升,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