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黔江:桑条“变废为宝”延伸蚕桑产业链条
 

黔江:桑条“变废为宝”延伸蚕桑产业链条

来源:华龙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11-16   |  阅读次数:354次

 “往年剪枝后的桑条是最难处理的,这几年每斤竟能卖上1毛5,一亩桑园可以白捡300元。”在黔江区水田乡龙桥村一桑园里,蚕农郑大爷正一边忙着剪枝一边高兴的告诉笔者。

    蚕桑是黔江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区桑园面积达10万亩。早些年蚕农都把剪伐的桑条背回家当柴禾烧,随着农村普及推广沼气等新能源,桑条开始不受欢迎,多数堆积在田间地头、水沟边发霉发酵,有的农户甚至一把火烧掉了事,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水质。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区林业局积极组织养蚕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引进袋料桑枝菌生产设备和技术,利用桑树枝条粉碎发酵培育大球盖菇等食用菌,‘桑+菌’模式既解决了污染难题,又为蚕农增加了增收新路子。

    在区科协、林业局的技术帮扶下,水田乡村民白国显流转撂荒地建起桑园200亩,以“桑+菌”模式培育大球盖菇,年产鲜菇2万斤,收益超过20万元,同时为周边1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据悉,全区每年有6000吨废弃桑条将得到循环利用,大大提升了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还带动蚕农增收180多万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