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纺织巨擘盛泽镇的转型发展之路:丝绸古镇的智能“芯”
纺织巨擘盛泽镇的转型发展之路:丝绸古镇的智能“芯”
来源:中国纺织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9-30 | 阅读次数:372次
江苏盛泽镇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丝绸名镇”和“中国纺织名镇”。全镇面料总产量占全国的1/4,化纤面料产量占全国的70%,这里的的东方丝绸市场2015年交易额达1058亿元。大量国际一流的纺织加工生产设备、大型纺织专业交易市场,以及全球最大面料生产基地都聚集于盛泽镇。
1、丝绸古镇要做世界面料之都
盛泽镇党委副书记、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盛泽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14.48亿元,同比增长7.39%;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猛增22.09%,达到29.7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飙升23.89%,达到13.9亿元。在纺织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盛泽镇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盛泽最抢眼的三张名片是:“丝绸古镇”、“纺织名城”、“面料之都”。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纺织重镇,盛泽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闻名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
经过多年的发展,盛泽目前已拥有各类纺织企业2500多家,13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并具备了400万吨纺丝能力,30亿米印染后整理加工能力。除拥有东方市场、南极电商2家上市公司之外,还拥有恒力、盛虹、鹰翔等国内知名大型纺织企业集团,以及“盛虹”、“福华织造”、“德尔”、“ 桑罗”、“恒远”5个中国驰名商标,“盛泽织造”和“绸都染整”2个集体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以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盛泽镇先后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具有“中国丝绸名镇”、“中国纺织名镇”的美誉。
“面料之都”则剑指创新,通过各种面料大赛和面料评比,盛泽已累计获得1000多块时尚面料,被中国纺织界称为“时尚面料之都”。如今,盛泽已不满足于国内称雄,而是要走出国门,做世界的“面料之都”。
今年8月底举行的米兰三年展上,博览会专门为盛泽举行了一场面料秀,这是中国面料在此项博览会上首次享受这样的礼遇。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范建龙表示:“本次‘面料之都’秀米兰,成为推动盛泽丝绸文化复兴、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推动盛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动力。”
2、“三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以来,作为盛泽主体产业的纺织业一度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诸多困难。一轮大浪淘沙后,有32家纺织企业关停,占总数的1.3%,加上风险暴露的企业,关停企业最多时达100多家。
要解决企业面临问题,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仔细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后,盛泽镇冷静地找到了答案:这些倒闭的企业并非是受纺织主业的拖累,倒闭的主因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不当投资造成的。一些企业经营者通过抽调流动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从事纺织以外的“陌生”产业进行投资;有的企业跨地区投资,造成战线拉得过长,受投资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上述现象,盛泽镇提出了“三化”措施予以化解矛盾:
一是实施传统产业高新化,鼓励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去产能和技术改造相结合。盛泽近两年优化淘汰了2万台老旧的无梭织机,今年的开机率上升到90%以上。同时增加了智能化设备,从前道纺丝开始大量推进机器换人。
二是实施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比如在织机上安装智能信息软件,让企业老板在手机上就能随时了解到设备的运行情况。此外,鼓励企业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的财务管理软件、库销软件等,并建成使用中国绸都网、宜布网、云纺城等3大互联网平台,使企业不仅可以采用互联网手段进行销售,还可以及时获得原料价格、市场销售趋势等多种行业信息。
三是实施绿色生产化。改变企业原来高污染的运行状况,生产污水全部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同时取缔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对10吨以上锅炉排放采用脱硫处理,并在所有涂层企业的设备上安装尾气吸收装置。目前,盛虹、恒力等多家企业已经通过了欧洲绿色企业认证。如今的盛泽已成为省级创新质量安全基地,为此,国内首届环保面料设计大赛也选择在盛泽举办。
3、智能化为盛泽工业4.0加速
近年来,盛泽镇政府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鼓励和倡导企业不断创新,减少用工,实现高效集约式发展。记者在京奕集团的工厂里,已经看不到传统纺纱厂流水线上往来穿梭的纺织工人,看到的是正在自动化运行的涡流纺纱机。
京奕集团董事长陈克勤介绍,这些先进的涡流纺纱机,一旦纱线出现断头,自动化机器臂会自动接上,纺纱速度可达每分钟450米,是传统纺纱机的20多倍;每万锭用工为9人,是国内同类企业的30%。“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黑灯工厂’,让机器代替人工,生产车间甚至不用开灯就能生产。”不仅如此,京奕还建了智能仓储,工厂通过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查看货物数量、目的地等信息,整车称重,核实信息准确无误后,车辆直接驶出工厂。同时,出入库信息会同步发送到指定人员的手机上。采用智能仓库后,每天近200吨原料的出入库工作,从过去的10多人减少至3人,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
据了解,博雅达、永康达、百达、新吴4家企业在织造方面投资引进的自动穿棕穿筘技术,节约用工达到300人;盛虹集团在化纤方面投资的自动包装线减少用工350人;佳力高纤投资的自动包装线节约用工70人。此外,巨联环保还专门研发了有机废气回收自动控制系统,永康达喷织专门打造了金色快车GE系统。
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是传统纺织产业的通病。经过分析研判及实践,盛泽得出了“发展智能工业是推动盛泽纺织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的结论。重点企业引智纳贤,形成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以点带面,推行纺织产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恒力作为盛泽的龙头企业,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德国巴马格熔体直纺聚酯卷绕设备和日本TMT加弹设备,生产的超细旦丝、半消光丝、超亮光丝等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盛虹的生物质纤维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京奕、世祥、鑫凤等大中型企业也相继引进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和细纱机,从而使盛泽的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年产能在短期内突破了10万吨。
同时,盛泽镇在加强设备智能化改造,鼓励重点企业自主研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同时,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企业自主研发中心,合作建设纺织研究院,最大程度地提升盛泽纺织企业智能化水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