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湖北襄阳南漳县如何重振桑蚕产业
 

湖北襄阳南漳县如何重振桑蚕产业

来源:襄阳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9-28   |  阅读次数:366次

 种桑养蚕曾是南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桑蚕产业开始萎缩,产量、效益逐年下滑。如何重振桑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深入南漳县走访调研,与企业和蚕农一起找出路、求突破、谋发展。

    位于南漳县的湖北东漳实业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茧丝绸加工的规模企业,也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4条自动缫丝生产线、3条丝棉生产线,具备年加工干茧500吨的生产能力。在该企业,秦军一行入厂房、进车间,和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交谈,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产品销售、企业效益和前景规划等情况。
    “近5年来,企业蚕茧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去年南漳县收购干茧仅102吨,原料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发展。”东漳公司负责人告诉秦军,今年,公司追加1000万元新建丝绸家纺生产车间,本月底就可投产。投产后可年产蚕丝被12万条、蚕砂枕5万个、床上用品10万套,新增产值1.5亿元,年耗干茧量将达1000吨以上,“随着丝绸行业的复苏,蚕茧收购价格从去年的每斤15元提高至今秋的17元,方格蔟蚕茧则不低于18元每斤。可目前南漳桑蚕现状远远达不到生产需求!”
    “去年蚕茧价格低,我养了8张纸的蚕种,一张纸的蚕种一季要吃掉1200斤桑叶,每张纸平均产75斤蚕茧,一年下来收入有1万元左右。”来自巡检镇白鹤船村的老蚕农杨昌虎坦言,近几年来,蚕茧价格起伏不定,收购价格只跌不涨,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再加上打工经济兴起后,更多农民仅把桑蚕产业当成副业,导致桑园面积和养蚕纸张数量迅速下降。
    “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政府要搭好桥梁,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绝对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听到企业负责人和蚕农的心声后,秦军指出,南漳县一方面要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形式,确保市场价格稳定,蚕农生产的蚕茧能及时销售,降低农户的风险,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政策、资金、技术、平台保障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加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延长拉伸产业链,使桑蚕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秦军指出,蚕丝被、蚕丝家纺用品等丝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畅销,预示着丝绸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消费前景。南漳县是湖北省桑蚕传统主产县,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实现桑蚕产业的恢复性发展,对促进全县农林结构调整、产业扶贫和农村全面步入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漳县、市直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桑蚕产业发展地位,坚持走科技兴蚕之路,加大优质蚕茧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蚕茧丝绸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增强蚕桑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当日,秦军一行还到南漳水镜蜂情养蜂专业合作社了解养蜂产业发展情况。市领导胡颐新参加调研。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