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内蒙古阿荣旗:养蚕(柞蚕)成农民致富的“金产业”
内蒙古阿荣旗:养蚕(柞蚕)成农民致富的“金产业”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9-26 | 阅读次数:386次
9月20日,在阿荣旗向阳峪镇松塔沟村,唐殿华和雇工们在自家蚕场里忙碌着收蚕茧。自2004年开始,唐殿华承包了100 亩柞树林,养柞蚕早已成了唐殿华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该村合作社理事长王宝森告诉记者:“17 年前,松塔沟村开始养蚕,全村240余户村民,养蚕的有200户,小村现在成了全镇乃至全旗闻名的蚕业村。”如今,在阿荣旗,像唐殿华这样的农户数以千计。
“种地带养蚕,一年顶两年”,这句顺口溜儿在阿荣旗广为流传,可见人们通过养蚕真正得到了实惠。据阿荣旗林业局蚕业办主任姚恩华介绍,该旗养蚕史超过50年,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柞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且一次投资,多年受益,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全旗柞树林面积426万亩,现在开发利用45 万亩,4500余户蚕农遍布全旗11个乡镇。两个蚕种场向全旗蚕农供种,绰绰有余。
“柞蚕产业的前景非常不错,既增加收入,又保护生态。”王宝森一边看着收获的蚕茧,一边说着。“养柞蚕其实就忙活几个月,从6月底开始,9月中旬就结束了。一般养蚕养一季的纯利润都在3万元以上,今年估计会在四五万元。”蚕农白德志在一旁忍不住补充道,“近几年,咱们阿荣旗柞蚕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肯定也差不了……”
近年来,阿荣旗从源头狠抓蚕种资源保护工作,逐年提高种茧质量,采取“四元”杂交等方式,在蚕业科研方面破题。目前,阿荣旗蚕业管理工作总站河西蚕种场和珍珠蚕种场分别培育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双丰1号”和“珍珠1号”,并大面积推广。同时,工作站注重加强蚕场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确定蚕场更新方式,在蚕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柞蚕载量。
对于优良蚕种和科学养蚕技术带来的好处,正在挪蚕的唐殿华可谓深有体会:“多亏了蚕业管理站的技术帮助,解决了放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过半个月肯定迎来大丰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阿荣旗柞蚕业合作社不断地壮大规模。目前,该地区放养柞蚕4035把,柞蚕茧产量7500吨,蚕业综合收入超过两亿元。
如今,利用深加工技术制作,柞蚕食品成为阿荣旗柞蚕产业发展的又一大趋势。该旗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南京顺艺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总投资1 亿元的金昌茧丝绸有限公司。该项目投产后,年加工柞蚕3100 吨,实现产值2.5 亿元,利税1800万元。同时,“阿荣旗柞蚕”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阿荣旗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