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广西宜州:建设“三姐文化城”打造“中国丝绸之都”
广西宜州:建设“三姐文化城”打造“中国丝绸之都”
来源:河池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9-15 | 阅读次数:340次
“过去五年,河池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这些成绩是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取得的,这充分说明了河池市委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决策部署是科学的。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取得的成绩更加难能可贵,更加鼓舞和振奋人心。”在中国共产党河池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听完何辛幸书记的工作报告后,宜州市委书记周飞谈了自己的感受。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具有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山水风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发展得天独厚。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宜州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进旅游事业发展。
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河·路”经济和建设“一城三区”,其中提到三姐文化城的建设,宜州对三姐文化城建设有着怎样的规划和设想呢?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将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名城’确立为宜州的发展定位,这与河池提出的‘三姐文化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周飞表示,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宜州旅游产业发展。一是抓城市形象宣传。将宜州的旅游宣传定位为“三姐故里,歌海宜州”,宣传口号是一座会唱歌的城市。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来到宜州、了解宜州、感受宜州。二是抓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宜州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宜州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把交通、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建设抓好抓实。三是抓旅游项目引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旅游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宜州,不断提高宜州旅游品质、丰富宜州旅游内涵。四是抓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注重景区景点的环境管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注重三姐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首先,在城乡建设中体现刘三姐故乡的地域特色。其次,利用好三姐歌谣这个文化载体,使山歌‘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特征更加凸显。”周飞强调。
桑蚕茧丝绸多年来都是宜州的支柱产业,宜州的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白厂丝生产能力位居广西县级市首位。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业生态化发展,其中宜州要建成广西蚕丝绸产业示范基地,宜州如何做大做强这个基地?
“全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们都提出了要打造‘中国丝绸之都’这一目标。”周飞说,要使宜州的桑蚕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桑蚕基地建设,主要抓桑园面积的巩固,这是桑蚕产业的基础。同时,要通过改进桑蚕的种养技术,提高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蚕茧质量。二是抓产业提升,目前桑蚕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在“十三五”期间,宜州主要做好延长产业链方面的工作,并且要提高桑蚕茧丝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包括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桑葚用来酿酒、蚕蛹做食品加工,此外,桑枝可以往生物制药方向发展,同时再加强其他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三是抓产业拓展,培育和发展丝绸印染、丝绸纺织、丝绸服装设计和加工、丝绸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丝绸产品研发和设计,加快发展高档茧丝绸产品,积极搭建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品牌效应。
“我们将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和发展,把桑蚕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早日实现中国丝绸之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周飞满怀信心地说。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