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栽桑养蚕助力群众摘穷帽
来源:中国发展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8-09
| 阅读次数:362次
云南祥云县将发展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重点培植和扶持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促使蚕桑产业成为仅次于烤烟的骨干产业,将蚕桑产业培植成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的优势产业,2015年,全县桑园面积达9.3万亩,产值达1.8亿元,栽桑养蚕使不少贫困群众拔出“穷根”、摘掉“穷帽”。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产业转移项目的实施,祥云县把培植蚕桑产业贯穿到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气候和交通区位等具备栽桑养蚕的优越条件,加强扶持引导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从“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户”四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培植、扶持和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对新栽桑的种苗费和蚕桑科技推广、生产经营配套设施等给予倾斜补助,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等资金项目资金,加强新植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鼓励和引导农民栽桑养蚕,让桑农看到了通过栽桑养蚕致富的契机,致力于发展蚕桑产业。
为把蚕桑产业培植成后续支柱产业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祥云县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思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蚕桑基地,打造栽桑养蚕重点村,成立养蚕技术协会,为农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村群众养蚕脱贫致富。同时,着力培育发展加工型、外向型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了银龙丝绸公司、光生丝绸公司等4家蚕桑龙头企业,建成缫丝厂2个、蚕茧收烘站点14个,安装自动缫丝设备12组4800绪。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蚕桑基地和栽桑养蚕形成了“小农户、大基地”的体系,并成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祥云县在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加快精准脱贫进程中,按照“政策促动、企业带动、措施推动”的产业化经营理念,积极探索“公司+基地+组织+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探索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走“技、工、农”相结合道路,创新产业模式,实现蚕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栽桑养蚕规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桑、蚕、茧、丝生产已初具规模,扶持发展栽桑养蚕重点村33个,建立了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了以蚕桑种养为基础、蚕桑科技为先导、蚕茧经营加工为龙头、全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拓宽了渠道。
为不断加快精准扶贫工作进程,祥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市场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栽桑养蚕,去冬今春,全县新发展新植桑园2900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9.59万亩,分布在9个乡镇98个村委会,全县约有10万人从事栽桑养蚕,蚕桑产业实现了健康、稳步地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全县桑园规模、养蚕量、产茧量、农民收入、蚕茧收烘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云南省第二和全州第一的发展水平,涌现出了青坡、松梅、棕棚、白龙潭、新泽等一批蚕桑生产专业村,栽桑养蚕专业户达2万多户,蚕桑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规模化效益不断显现,群众销售鲜茧收入持续攀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