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打开茧丝绸产业“长寿密码”
来源:海安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7-15
| 阅读次数:311次
近日,央企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海涛在海安考察茧丝绸产业后表示,中国恒天旗下的中国丝绸产业总公司将在海安投资建设茧丝绸产业相关的生态农业和生物科技项目,先期投资7000万元,建成生态农业暨生物科技中心,从事蚕业农场培育、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及食用蚕蛹制品、桑叶茶、护肤品等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国际国内贸易。通过与鑫缘茧丝绸集团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双方经营规模、经济总量的扩大,将为中国茧丝绸行业的转型升级、茧丝绸产品的深加工创新发展树立样板。
茧丝绸产业是海安现代农业最成功的发展模式。多年来,海安县不断推行完善“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标准化生产,倾力打造精品产业链,带动了产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了海安茧丝绸产业的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海安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品牌最响、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桑蚕茧、桑蚕丝、丝绸终端产品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近几年国际茧丝绸行情持续低迷,蚕茧收购价格受到制约,加之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因素,海安县出现部分农民毁桑现象,桑园面积逐年减少。
县委县政府及时分析研判,提供专项扶持资金,由国家级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牵头,鼓励兴办家庭蚕业农场,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承包,以50—100亩的规模和现代蚕业标准配套,建设蚕业农场,实施蚕业农场规模经营。目前,海安已经建成蚕业家庭农场30个,到今年年底可建成50个。通过蚕业农场式的经营,做到统一供种、小蚕统一供育、统一技术服务、蚕茧按标准统一收购,可解决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推广应用难,劳动成本居高不下,体现不出规模效益,更不能形成比较效益,导致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
蚕茧优势带动海安整个茧丝绸产业。海安形成了蚕种繁育、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丝绸、服装、真丝家纺以及化妆品、营养品、艺术品等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全县拥有茧丝绸深加工企业52家,是全国唯一具有最完整桑蚕茧丝绸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县,茧丝绸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推动了县内8万户农民增收和3万多产业工人的就业。
手中握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的鑫缘茧丝绸集团,从供给侧改革中寻求突破,改写家蚕基因,让蚕宝宝吐出彩色蚕丝;在蚕丝被内植入微胶囊香精,让蚕丝被的香气持续1年以上;将桑叶制茶,以蚕沙作枕,把茧丝绸全产业链条“吃干榨净”。他们在纤细的蚕丝上挖掘出各种可能,可持续发展的“丝路”越走越宽。
在鑫缘茧丝绸集团的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你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不够用:桑椹、蚕沙和桑叶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可以用作天然染料;废弃的桑树枝条将用于人工栽培具有抗癌活性的桑黄;桑黄入药、蚕蛹制酒、蚕沙用来做枕头、废水中提取的丝胶可以做成蚕丝美容面膜,丝绸上可再现名人字画。这不仅延长了茧丝绸产业链,使茧丝绸行业的资源附加值大大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鑫缘茧丝绸集团董事长储呈平介绍,从生丝到丝绸面料,从丝绸家纺到创意产品,鑫缘始终把全产业链条的质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制定出涉及10个方面300多项流程标准贯彻执行。就拿缫丝工艺来说,同样的蚕茧,普通茧丝绸企业只能达到4A级的合格品,而鑫缘的产品却能达到6A级生丝,同样一吨生丝,就能比普通企业多卖出6万元。连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的丝巾,都是鑫缘供应的原料。鑫缘茧丝绸集团在茧丝绸行情经受严峻考验的背景下,逆势上扬,呈现出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
潘安县分管农业负责人认为,海安县充分发挥政府服务驱动和国家级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带动作用,践行“公司+科研院所(工程中心)+基地(蚕业农场、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打开了产业“长寿密码”,从而实现了茧丝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海安独特的水土条件,高质的蚕桑生产、丰富的缫丝经验以及高档产品的开发决定了海安茧丝绸产业发展模式不可复制。“小蚕茧”做成了“大产业”。海安开发的高档面料、天然彩丝服饰等新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天然彩色蚕丝产品开发彻底打破日本和欧美对我国天然彩色茧丝技术封锁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