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图文]广西罗城:草根“打工仔”逆袭为养蚕“牛人”
 

[图文]广西罗城:草根“打工仔”逆袭为养蚕“牛人”

来源:广西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7-04   |  阅读次数:274次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蚕共育室,罗俊在给小蚕喂桑叶。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蚕共育室,罗俊在细心查看小蚕成长情况。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蚕共育室,罗俊在小蚕育盘上贴上订户标签,准备送往农户家中。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罗俊与员工将小蚕装车,准备送往农户家中。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罗俊在加工桑叶,准备给小蚕喂食。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罗俊在清理蚕房,为下一批蚕上簇作准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利用电动“喂蚕车”给蚕喂桑叶。


农村留守妇女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打工,摘拣蚕茧。
   加工桑叶、与工人共同喂养小蚕、 将小蚕装车运往蚕农家、摘收分拣蚕茧、清理蚕茧房……近日,笔者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怀群社区寨德屯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罗俊一直忙碌着,认真经营着他的养蚕事业。70后的罗俊是怀群镇果敢村社洞屯人,常年在外打工奔波的他,于2013年回家探亲时,发现家乡因许多青壮年外出而留下很多闲置土地,于是他决定放弃打工之路,返乡发展种养业 。

    “寨德屯周边闲置土地多,水源丰富,交通又很方便,发展种养业条件比较成熟。”罗俊介绍说,经过考察,他决定在寨德屯发展自己的事业,于2013年在寨德屯挂牌成立了罗城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和群众出地入股的形式发展桑蚕业。”罗俊说,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蚕、桑、茧、丝、销一体化发展路子,建立有蚕种催青、 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等一体化平台。2013年,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只有8户,经过定期邀请县农业局、蚕业站的技术人员给社员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合作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怀群、天河、兼爱等周边几个乡镇很多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社员及桑园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500多户,社员种桑养蚕面积达2000多亩,年种桑养蚕收入超过1000万元。寨德屯合作社基地已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和大蚕饲养室,桑园面积250多亩,每年共育小蚕30多批2500多张,每年饲养大蚕12批240张,产值达100多万元。

    罗俊介绍,他还承租土地分别种植几十亩的糖蔗和沙糖桔,利用蚕砂做有机肥。同时,他正在学习研制桑叶茶、桑葚酒,发展桑树林下养鸡等林下经济,不断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拉长产业链,力争进一步把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

    在寨德屯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100 多平方米的大蚕饲养蚕房室,笔者看到,两三名员工通过利用电动给桑装置给五龄蚕喂桑,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工作任务。

    发展种养业,技术是关键。罗俊除了邀请农技专业人员前来合作社基地授课外,他还经常通过上网、外出考察、查阅资料,学习小蚕疾病预防、科技养蚕等技术。刚开始养不好,罗俊就带领员工到宜州等地去学习取经,发现别人发明了地面轨道式人力拉绳的大蚕育养给桑装置,后来,罗俊就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了电动给桑装置、电动上蔟装置等省力化养蚕设施,实现了科技管护,有效节省了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罗俊介绍,周边许多贫困农户得知发展桑蚕是一个增收入的短平快项目,都想种桑养蚕,但苦于没钱投资买蚕种。得知情况后,他便决定,只要是贫困户想种桑养蚕,就与他们签订协议,以每张优惠40元先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蚕种,待贫困户出售蚕茧后再归还蚕种本钱,并免费给贫困户送去养所需的防疫药、化肥等,解决了贫困户养蚕致富的资金短缺问题。据介绍,目前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5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养蚕帮协议,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业,贫困农户逐步走上增收脱贫致富之路。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