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宜宾高县: 蚕宝宝住进“托儿所”合力共育
 

宜宾高县: 蚕宝宝住进“托儿所”合力共育

来源:网易新闻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5-03   |  阅读次数:369次

 “蚕宝宝出壳了!”4月25日早上6点,在高县庆符镇泡桐村吕永平家的小蚕共育室里,驻室蚕技员马淑梅一起床就去观察蚕种,发现一些蚕宝宝已经探出了脑袋。她赶紧揭开黑布、打开灯光、调好温湿器……

    来不及吃早饭,马淑梅和吕永平一家人开始收蚁蚕。短短两个小时,61张蚕种齐刷刷出壳。马淑梅一通电话呼出,“第一书记”周学均来了,村干部来了,蚕茧公司庆符镇蚕茧站的蚕技员也前来帮忙,七八个人一直忙到中午。12点半,庆符镇蚕茧站站长周健华小心翼翼地给了蚕宝宝第一顿桑叶,当天的“收蚁大战”才宣告结束。

    泡桐村是省级贫困村,蚕桑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为提高村民养蚕效益,今年,蚕茧公司在该村兴建了两个小蚕共育室,制订了每张蚕交茧后返还20元共育费的帮扶政策,引导蚕农实施小蚕共育。周学均说:“考虑村民首次开展小蚕共育,镇村两级从扶贫经费中解决了蚕农自筹部分的共育费。这季春蚕,蚕农将免费参加共育,感受共育带来的好处。”

    吕永平介绍,她家的共育室有70多平方米,造价3.4万元,蚕茧公司补助了2.5万元,免费配备了甩干机、切桑机、消毒机、喷粉机、电子秤、升温补湿器、蚕盒、蚕网等设备。这季春蚕,她承担了39户61张蚕种共育任务,“村里第一次搞小蚕共育,公司和村委会付出了很大心血,我一定要喂好,打响第一炮。”吕永平说,公司不仅对她进行了技术培训,还派来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

    据周健华介绍,今年春蚕庆符镇发种2754张,实施小蚕共育718张。从今年起开始推广小蚕共育,已经建成共育室14个,准备用3年时间达到全面小蚕共育,帮助蚕农每张产茧量提高8至10公斤。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