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市提出今年年蚕桑生产工作要点
来源:德阳市农业局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3-14
| 阅读次数:424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健年。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稳产提质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强化科技、装备、人才和政策支撑,继续推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蚕业,努力促进全市蚕桑产业多元发展。
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蚕桑产业效益。
(一)推广蚕桑优良品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蚕种、桑种和桑苗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蚕种质量监管和桑树种苗检疫。推广“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等优良蚕品种,开展雄蚕品种养殖试验,努力提升茧丝品质。推广“川桑48-3”、“桂优12”等优良桑品种,用嫁接繁育技术,改造优良新品种,淘汰衰老劣品种;建立桑苗繁育基地,提高肥团育苗质量,探索秧盘育苗新技术,集中育苗200万株。全市蚕桑良种率达100﹪。
(二)推广蚕桑先进技术。按照“标准化栽培,复合化经营,机械化管护”要求,推广“一步建园,良桑嫁接,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桑叶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引导和支持各类经营性服务主体开展小蚕专业化共育,提高共育质量和规模,扩大小蚕共育覆盖面。
(三)狠抓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强化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和监管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桑药、蚕药的采购、管理与使用,严防养蚕中毒事故和产品农残超标。改进桑椹采摘、包装、加工、运输等技术,打造绿色、有机、安全的“三品一标”蚕桑新产品。
(四)力促蚕茧质量提升。按照“仪评定级,优质优价”原则,采取“预约收茧,选茧出售,仪评定价”办法,充分调动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仪评收茧覆盖率达50﹪。引导企业与蚕农签订协议,约定蚕茧价格和质量要求,实行定单生产,杜绝毛脚茧或统茧。强化市场监管,加强诚信建设。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蚕桑转型发展。
(一)优化复合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在桑园中间作马铃薯、中药材、洋葱、红苕、青豆、花生等复合生产模式,挖掘桑园土地生产潜力。不断优化在桑园中套养鸡、鸭、鹅、兔等立体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
(二)推动蚕桑产业多元发展。适度发展果叶兼用桑,加强桑椹饮料、桑椹酒、桑椹干等产品开发,逐步扩大发展规模。有序发展食用桑,加强桑叶茶、桑叶面粉等产品研发,推陈出新,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药用桑,扩大桑药品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饲料桑,新种植饲料桑2000亩,加强桑叶饲料研究和桑叶生态养殖试验,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饲料桑生产基地和桑叶生态养殖试验示范基地。
(三)发展创意休闲蚕业。把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蚕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桑椹采摘、养蚕制丝体验、蚕桑文化、创意景观等为主题,以农家乐、休闲农庄、蚕桑产业园等为载体,积极推动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
(四)提高蚕桑产业化发展水平。引进资金进入蚕桑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建立蚕桑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生产设备、资金担保、信息技术等服务,与蚕农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蚕房、机具等入股方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参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加工、营销等各环节,让蚕农分享到更多的收益。
三、培育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扩大桑园经营规模,培育蚕桑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托管代管桑蚕,采取“集中流转土地,统建桑园,返租倒包”方式,带领蚕农扩大经营规模。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用好用活国家富农惠农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培育。市重点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头人培训,县(区)要抓好蚕桑大户和职业农民培训。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发展,鼓励开展小蚕共育、病虫害防控、代耕代管、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
(三)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蚕桑主产区的水、渠、路、气、房、共育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使用塑料蚕盒、自动控温控湿器等小蚕共育设备,搞好蚕棚、蚕台、自动上蔟等大蚕饲育设施建设。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切桑机、耕耘机、桑枝剪伐机、桑枝粉碎机、小蚕共育机、桑叶饲料加工等机具。
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一)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继续争取中国蚕研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支持,协同开展蚕桑新品种培育、桑苗繁育、桑椹加工、病虫害防治、桑叶食品、桑叶饲料、桑叶生态养殖等试验和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蚕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蚕桑产业创新发展。
(二)抓好试点示范。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在蚕桑优良新品种推广、蚕桑关键技术运用、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认真组织搞好试验示范,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政策等支持,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好先期探索,积累经验。
(三)实施精准脱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地区发展蚕桑产业促进精准脱贫实施规划,探索蚕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带动模式。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计划,推进村企对接,强化致富带头人创业和贫困户蚕桑发展扶持,高起点、高标准培育打造蚕桑产业,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脱贫,持续发展不返贫。
(四)提高服务质量。正风肃已,转变作风,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规范办事效率,严格权力清单,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农业部门重点搞好编制规划、信息发布、技术咨询、过程监管、产业调研、环境营造、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工作,全力促进蚕桑产业多元发展,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