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举办中国国际丝博会的研伤和惊喜
在杭州办展,展馆是硬伤,没有一个标准的展馆,严重制约了杭州展览业的发展。
展览的关键在于定位,如果定位是贸易推进的话,丝博会就不适合在杭州举办,杭州不是一个商业集散地,是一个产业集散地,杭州需要一个产业服务的丝博会。办一个为产业服务的展,不是以我们办展的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定是由城市特点决定的。
杭州做了15年的中国国际丝博会了,已经有些疲惫了,已经没有把这个展做成一个工具了。我希望杭州的丝绸业都把丝博会当成自己的品牌。我们应该共同来商量,这个平台可以为丝绸企业做什么。参与商量的企业多了,那就说明杭州的丝绸产业意识到了平台是很重要的,真正的觉醒了。
政府培养一个区域的品牌比培养一个企业的品牌更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行业平台可以带动一大片的,政府培育一个行业平台更重要。像瑞士手表,就是一个区域品牌塑造成功的案例。因为瑞士区域品牌塑造的成功,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在全世界的发展。我们未来也希望通过展览品牌带动区域品牌的塑造。但是目前中国丝绸行业内对展览的作用认识不够,政府也认识不足。政府认为办了就好了,没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杠杆。这就是软件的不足。
政府在支持度上是非常高的。政府虽然认识上不够,但是不等于不支持,在办展的过程中政府非常的支持。比如说一是我们的方案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说明杭州的政府是真正为产业服务的。我给很多政府做过类似的展览方案,有些政府只是为了领导层面的好看而办展,而不是为了推进行业发展。后来又有一个政府也要办这个丝绸展,只是借丝绸展达到其他的目的,那么我就不愿意去了,我们想实实在在做事情。
展望2016年米奥兰特的丝绸展
2016年米奥兰特定义丝博会的主题是:重走丝绸之路,十展联动,全球布局。2016年米奥计划在土耳其、埃及、印度、迪拜、约旦、巴西、哈萨克斯坦、波兰、南非和杭州办丝绸展。
丝绸展选择在这十个国家举办是因为:
第一,这些国家都在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就是古代丝绸营销最好的那条路,应该说我们是有基础的。这些国家自己也有相关的丝绸产业,也有需求点。第二,之前,中国是原料出口,欧美是品牌塑造。现在,中国丝绸产业慢慢改变了,变成东西部原料生产,沿海地区品牌塑造和后端处理,使得中国与欧美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如果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我们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一带一路”出来之前,我们早就在那些沿线的国家办展了。从市场的角度,国家与米奥的市场认知是一致的。2000年我们选了13个国家办展,9个在“一带一路”,4个是金砖国家。现在国家出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后,我们把我们的展叫做“一带一路”平台,说明我们判断的社会上值得开发的市场是对的,这是事实。
中国对欧美市场已经进入缓增,或者波浪式的市场阶段,在中东市场是主要的增长区域。这几年我们选择的每一个市场,中国在那边的出口贸易额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比如杭州2012年到波兰办展,2013年杭州对波兰的出口增长是11.6%,比全国个位数增长翻了好多翻。2014年增长26%左右,2015 年增长了30 %左右,没有我们的展会杭州对波兰的增长不会那么快,不会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州当时每年有将近200家企业去波兰参展,影响杭州到这个地区的整个出口了。这是海关给的数据,所以我们后来的展会杭州政府也在支持我们。
2016年米奥启动了Go China业务。应该说“走出去,请进来”是一个完整的步骤,之前米奥一直在做“走出去”,没有“请进来”。Go China就是把海外买家组织到中国来,因为米奥做了二十年的业务,积累了大量的海外买家资源,积累了很多的买家数据库。希望2016年的展会包括杭州的丝博会有更多的外商参与进来。今年可以有时间有精力去组织买手直接到国内来采购。
核心价值:为中国对外贸易服务,打造自主营销品牌
米奥的目标是:为中国制造打造自主的营销品牌,米奥的核心价值是:为中国的外贸易服务。这样的目标定位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看看世界上的三个制造大国现状。
我一直认为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两个制造大国,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德国制造很厉害,现在也长盛不衰,在德国因为他有一个跟制造业一样强大的展览制造业平台,所以德国在用他的展览平台向全世界推广他的制造4.0;日本制造业很厉害,他国内有展览,但在全球没有自己的展览平台,在国外一直是参加别人的,一直是借助别人的展览推动的。因为他参加别人的展览,那么他能做的动作只能是贸易推动而已,其他的很多动作都不能实现。既不能为日本产业服务,也不能为日本人自己服务,因为不是他们主办。
中国制造来说,以前我们的人口红利很好,在世界整个产业链中承担的是加工,在加工制造产业链中有优势,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了。中国制造也开始向中国品牌发展了。但是向中国品牌发展,如果缺乏一个营销平台,那么这个发展是遗憾的。我认为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加上一个同样强大的服务业,这才是一个强大的制造体。如果只有一个制造业,没有一个配套的服务业,那么这个经济是不健康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补齐另外一只脚。
中国自己的服务业相对落后,特别是为自己的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业更加落后,所以米奥想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打造自己的自主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自主的。
境内外丝绸展不同的功能定位
米奥对境内外的丝绸展有不同的定位,杭州母展定位是:行业交流、品牌塑造、市场推广和贸易推进平台。世界丝绸博览会定位是:国际贸易促进、国际品牌塑造和国际行业交流平台。
对境内外展览的定位区分原因是:
第一,因为境内外受众不同,展览的定位也有差异。第二,丝绸真正要做好,一半是内贸,一半是外贸,真正推动丝绸贸易的是“走出去”。所以在海外的展会功能定义是贸易推进。国内的展会重要的功能是产业推进。外贸展首先是能卖出去,内贸展首先是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建立自身的有造血能力的行业。所以杭州母展定位不是贸易推动为主要内容,而是以行业推动为主要抓手。
要理解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定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展览”,首先需要改变行业对展览平台的认知。
行业对展览认识还是传统的,希望通过展览拿到订单,之前大家认为专业观众就是专业买家。但我认为:如果我们强调设计的话,那么设计师就是我们的专业观众。设计师强调的不是买卖,而是参与丝绸设计,创新丝绸款式,然后丝绸的款式被各种工厂采纳,最后成为丝绸产品,设计师的路绕的远一点,但是这个是他真正的发展道路。
所以2016年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定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展览。这个行业推进包括贸易推进、面料创新、更多设计师参与丝绸设计、更多丝绸产品出现、慢慢地出现丝绸应用品牌市场。还是那句话,老百姓的终端受众里需要丝绸应用产品,而不是丝绸面料。
2015年从10月份开始,丝绸展览走了5个国家。今年是要从6月份走到12月份,去12个国家展览。我看见:在国外人家把中国丝绸还是当原料,所以米奥在国外展会计划做一个品牌推广。贸易推进和品牌塑造一定是相关联的。达利集团要在我们海外的展上做一些动作,让中国品牌在海外推广,国际品牌塑造其实是丝绸行业的空白。
丝绸的国际市场
土耳其市场需要我们的原料、半成品。因为土耳其的制造业很强,中国成品出口会遇到比较大的竞争。埃及的制造比较差,所以埃及的丝绸成品需求比较大。印度是我们国家丝绸原料的主要进口国,但也需要中低端的成品。迪拜没有工厂没有工业,所以需要终端产品。
土耳其跟中国贸易是不互补的,土耳其也是制造强国,我们中国也是制造强国,所以我们产品进去受到当地抵制,一般其他公司的展会都是跟当地协会合作的,那么国外协会给到展览公司压力,这种排斥的现状还在继续。土耳其有三个展会是不对中国开放的,家纺、皮革制品和食材。所以我们这个丝绸展在土耳其的意义是:米奥自主开通了进入土耳其市场的渠道。
印度是一个丝绸需求量很大的市场,在丝绸原料和丝绸中低端成品方面都有需求。中国丝绸主要出口国之一是印度。印度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我们的七八十年代,所以世界的下一井喷式的市场就是印度。
叙利亚和约旦是很适合丝绸的,但是很多企业不愿开拓那边的市场,企业对国际局势了解有欠缺。中东地区,黎巴嫩、叙利亚不稳定,但也有稳定的地方,约旦就是稳定的。展览公司在选择展览的地方考虑的第一重要因素就是安全。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都不稳定,唯独约旦稳定。
打破丝绸人固守的圈子
整个社会消费观念在转型,丝绸的内需市场很大,老百姓从在乎价格过渡到追求品质了,原来消费者很在乎价格,现在慢慢地在品质与价格之间平衡考虑了,甚至更多的人考虑品质,那么这给中国内需市场带来很大的机会。但是丝绸人对品牌、设计、创新都跟不上,那么这个机会可能就错过了。
丝绸人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活动。丝绸如果进不了大纺织,那么丝绸就会局限住。丝绸要进入到更大的消费领域,时尚领域,去思考自己才能做起来。我们展会就能帮助丝绸企业突破这一点。我们鼓励大纺织企业开始用混纺丝混纺到丝绸面料里,我们邀请更多的大纺织企业参与到选丝过程,可惜丝绸与大纺织一直不交流。
不管丝绸人愿不愿意听,我就要打破它。我进入丝绸行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明显的感觉行业的人对我是又爱又恨。因为我说了真话,但是又觉得是对的。
希望丝绸企业与米奥沟通并参与设计展会
不管丝绸人愿不愿意听,我就要打破它。我进入丝绸行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明显的感觉行业的人对我是又爱又恨。因为我说了真话,但是又觉得是对的。
希望丝绸企业与米奥沟通并参与设计展会
米奥兰特有展前培训,这又是一块与其他展览公司独特的服务模型。
这个展会效果怎样,我从展前参与度就知道。因为我们很注重展览功能的设计,设计一些活动来完成既定目标的推动。那么对于展商来说这个展前培训就很重要了。米奥对每一个展览都有展前培训,只有参加展前培训的企业才知道目的和功能是什么,才知道如何来参展,如何达到效果。
所以我呼吁丝绸类的企业一定要参加展前培训。
2015年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我担心展商企业不来参加培训,我还特地写了《给丝绸展商的一封信》,说明了为什么这样设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哪些人适合参加,我都写的很清楚。但是很可惜,点开率不高。
所以我希望,如果丝绸企业希望这个展览带来正能量的话,不是为了参展而参展,而是真正的来与米奥沟通,甚至反过头来跟米奥一起参与展会的设计,那么可能对丝绸企业更有利。我们在设计中发现与企业共性的东西放到平台上,这样岂不是更好?!
欣赏农夫的生活:把过程做好
我去年刚刚读完复旦EMBA,基本上每年都会花时间学习。对我来说,文凭不重要,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很重要,到社会上后就比较务实了,在哪方面知识不够就去补什么。现在的社会跟前几年完全不一样,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对企业掌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到的挑战还是蛮大的。平常比较关注时事,关注动态和政策,这是必须做到的。我必须判断准确社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在变化中还要与时俱进。
我赞赏农夫人生。我希望人活一世,就像农民种一季田,不同的季节把握好不同的内容。最终该有的收获都会有的,地位呀,财富呀,一切该来的都来得。我是比较注重过程的,即使过程是痛苦的,回过头看,我也享受这个过程。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机会,每个阶段该做的重要的事情都把握好。天道酬勤,所以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在努力,老天也在帮忙。
人的欲望可大可小,但其实人是消化不了多少的。但是内在的精神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另外一个层面的满足,有的人辛苦是因为他不喜欢,有的人辛苦叫充实,因为他喜欢。我觉得自己很充实,一步步推动实现我的想法,这让我充实满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