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安徽槐树湾乡蚕桑产业调查与思考
 

安徽槐树湾乡蚕桑产业调查与思考

来源:安徽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2-28   |  阅读次数:194次

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农业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特别是实行“大农委”改革后,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取得成绩十分明显。

    一、蚕桑产业曾是我县农业产业的一张名片

    “金寨蚕桑”曾经同“砀山酥梨”、“亳州中药材”一样享誉省内外,曾35年名列全省第一,在鄂、豫、皖周边县、区至今仍有影响。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名片,不能丢,丢不得。

    二、发展蚕桑产业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习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都是以传统丝绸文化作为主要元素的。我县作为全省有名的蚕桑丝绸县,应顺势而上,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蚕桑丝绸产业。同时,也是落实2013年国家商务部,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促进茧丝绸行业发展文件精神的需要(商运发【2013】358号)。

    三、发展蚕桑产业可帮助农民增收

    槐树湾乡一直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始终抓好特色蚕桑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已上升为全县养蚕产茧最大的乡(镇),年养蚕近5000张,产茧44万多斤,蚕农年售茧收入850多万元。仅此一项占全乡农民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能雪中送炭,帮助困难户、低保户增收,真正起到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作用。例如:响山寺村吴本立,一个儿子小时溺水早逝,老婆离家出走,一个女儿出嫁,本人又因脑梗塞半身不灵活,不能从事其它产业,没有收入,生活困难。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几年前慢慢学会并适应用一只手养蚕,每年养蚕2季共3张种,收入5200多元。据统计,全乡1500多户养蚕户有450多户都是原来的困难户。二是能锦上添花,帮助一批能吃苦耐劳的有识之士、能人大户增加收入。板堰村王科来、余玉斌等近几年年养蚕达50张以上,年售茧收入8,5万元以上。不出远门也能实现致富梦。全乡已有100多户年养蚕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四、发展蚕桑可促进县域工业发展、扩大就业

    众所周知,桑茧丝绸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当中深加工层次多、产业链最长的产业。蚕农生产的蚕茧可进行缫丝、织绸、炼染等一系列深加工。在深加工过程中可解决职工就业。这是其它农业产业所不具有的优势。由于目前原料茧不足,我县的几家丝绸企业每年需要从外地调进大量蚕茧。

    五、发展蚕桑可帮助财政增收

    蚕茧通过深加工后在丝绸流通过程中,提供税收。据调查,我县茧丝绸龙头企业三利集团近三年税收在不断增多,其中:2012年缴税226万元、2013年缴税276万元、2014年缴税316万元。全县在过去发展盛期年税收总量占全县50%以上,占县级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曾为县级财政做出重要贡献。

    六、发展蚕桑可帮助我县绿化荒山、减少耕地抛荒

    我县两大水库的上游是国家限制工业发展的地区,不发展工业只能发展绿色产业。多年实践证明,在绿色产业当中能取得较好经济收入的唯有茶叶和蚕桑。同时,山区的冲田、榜田,由于沟壑纵横、交通困难,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大面积流转实行机械化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用,只能使用传统的人耕(或极小型机械)牛犁。但这样与平原地区相比就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难免出现山区耕地因种粮效益低而抛荒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实行栽桑养蚕就可扬长避短,将山区抛荒耕地利用起来,既解决增收问题又解决绿化问题、抛荒问题。

    七、桑茧丝绸是我县长寿农产品的组成部分

    桑树的根、茎、叶均可入药,都是宝;据中国蚕研所桂仲争等几位专家研究报道,桑叶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和野尻梅素;《本草纲目》等药典中记载桑叶“人食之老翁变小童”;北京同仁堂专家就桑叶对人体所具有的降低三高、美容养颜、预防衰老等功效曾作专题讲座;国家卫生部2012年把桑叶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蚕沙制作枕头,具有清火、明目、醒脑之多种功效,我县各地使用者居多;蚕丝是天然蛋白质,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称。2014年北京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合影时,身穿的唐装就是生丝面料;彭丽媛出访时穿着最靓丽的长袍短裙均是真丝绸锻面料。据报道这些丝绸均来自杭州绸府,而我县的最终丝绸产品多数销往杭州等地。穿着丝绸既华贵典雅又保健长寿;“丝带”深受农民喜爱,在我县农村流传着姥姥给外甥送“丝带”围腰的习俗。寓意是外甥系上丝带就可驱邪避灾长命百岁。这是传统朴素的表达丝绸有保健作用的形式;蚕丝被是目前最高档的天然被子,利用不能缫丝的双宫茧、下脚茧加工的蚕丝被,凉而不寒、温而不热、透气性好、轻柔贴身,具有特别的保健功效。2014年,我县三利集团生产的“三利祥云”蚕丝被被评为六安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在省内外享有较好声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强,以天然蛋白质形态存在的丝织品,将越来越被国内外消费者认可。我县作为长寿之乡,应大力宣传和发展桑茧丝绸长寿农产品。

    八、发展蚕桑市场空间大,不担心卖难

    农产品卖难依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风险。前几年,我县部分地区发展的中药材药百合就是例子。很多种植药百合的农户由于销售不畅,少的农户亏损几千元,多的亏损几万元。因为卖的价格不够挖工工资。不少农户药百合任其烂在田里,而桑茧丝绸有史以来只有价格波动,从没有出现卖难。原因在于蚕茧的最终产品是丝绸,丝绸是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价格虽有波动,但幅度较小,同时,国家还采取调控手段,遇到大幅下跌年份,启动收贮政策,以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这是其它农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

    九、发展蚕桑周期短、见效快, 持续时间长

    栽桑周期短,当年栽桑、当年晚秋就可养蚕,翌年就可建成标准桑园,一次栽桑可养蚕20年以上,亩桑年养蚕3-4张,收入5000元以上;养蚕周期短,从发种到售茧只有30天左右,因此每年可养3-4批。猕猴桃需3年挂果,油茶需5年挂果,板栗需6年成园,毛竹需10年成园,纵观这些产业都没有蚕桑产业见效快。

    然而,在我县这样一个优势明显,利国利民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几年出现了严重滑坡,全年养蚕量由高峰时期的20万张,下降到2014年的不足3万张,在全省的位置由过去养蚕最大的县下降到第5位之后。南溪, 燕子河,长岭等蚕桑大乡镇,养蚕量下降幅度最大,2014年养蚕量均只有高峰年份的十分之一。从2015年秋季订种情况看,近几年发展势头一直较好的槐树湾乡数量也开始出现下滑苗头,形势令人担忧。

    诚然,蚕桑产业同其它产业一样,存在市场波动、劳力外出、设备落后等不足,但应该看到,蚕桑产业的优势是其它产业替代不了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引导,增加投入,科学管理得到解决。与我县条件类似的岳西县在这方面的成功就是很好例证,过去养蚕产茧规模远不如我县,现在已远远走到我县前面,他们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纵观我县蚕桑产业的历史、现状和优势,既不希望再走一哄而上、一柱擎天的老路,也不希望走上任其自然、可有可无的邪路。希望上级进一步加大对蚕桑产业加以重视、扶持和管理力度,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路,让我县蚕桑产业这张名片,焕发诱人光彩,造福老区人民。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