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西修水县:多举措促进蚕桑产业实现“三化”
 

江西修水县:多举措促进蚕桑产业实现“三化”

来源:中国修水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2-02   |  阅读次数:242次

近年来,修水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致力改革创新,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力促蚕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蚕桑产业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桑园面积9.3万亩(盛产桑园5.6万亩),涉及24个乡镇,45个重点基地村,3万余户农户。年养种3万余张,产茧3万余担,产值超5000万元,基本形成栽桑、养蚕、制种、催青、收烘、缫丝、织绸、加工、产品开发一条龙产业化发展体系,是江西省最大蚕桑生产县。

    修水县专门成立蚕桑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任组长,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县财政每年安排蚕桑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县移民扶贫帮扶资金1000万元中每年安排300万元,省财政连续8年整合支农资金,每年200—300万元支持蚕桑产业。县领导参加蚕桑局年度工作会,每年组织1—2次现场推进会,经常到乡镇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蚕桑产业每年被列入乡镇巡回看变化重要内容。

    同时,修水县致力改革创新,实现小蚕工厂化。分别在山口、马坳、西港、黄龙、何市、太阳升等乡镇建小蚕工厂6个,整合小蚕饲养资源,解决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等难题。“以前既养小蚕又养大蚕,时间跨度较大,一年下来最多养4批蚕,如今可以养10批次以上。以前一张蚕种产茧70斤左右,推广小蚕工厂养殖后,张种产茧达到90斤左右。”黄龙乡金塅村小蚕工厂负责人冷清义说。修水县积极推广大棚饲养、方格簇营茧、多批次养蚕等先进技术。目前还准备尝试建设上簇工厂,大蚕散养后集中上簇营茧,可进一步提高茧质。围绕小蚕工厂周边扩大桑园面积,着力实施精品蚕桑、效益蚕桑、生态蚕桑工程,改良桑树品种,推广高产优质强桑1号。

    此外,修水县加大帮扶力度,每建一个年养种3000张以上的小蚕工厂扶助30万元,建大棚给予每平方米补助50元,桑苗每亩补贴300元。成片扩桑达100亩基地补助2万元以上,每年统一灭虫1—2次。同时,对贫困户栽桑养蚕,大棚补助提高到每平方米100元,桑苗补贴每亩提高到600元。将全县乡镇分成5个片区,局班子成员带领蚕桑技术人员下村入户,包片帮扶。做到栽桑服务到田、养蚕服务到户、卖茧服务到站,每年集中培训2—3次,分片下村培训30场以上。每逢小蚕饲养期间,都要派技术员到小蚕工厂蹲点指导。“尽管近两年茧丝市场不景气,茧价下滑,每斤只有14—15元,但单产提高,张种收入仍在1600元以上,亩桑效益均保持在4000—5000元以上,蚕农养蚕积极性仍有很大提高。”县蚕桑局党委书记魏绪生说。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