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图文]重庆:新技术催生“蚕桑村”
 

[图文]重庆:新技术催生“蚕桑村”

来源:重庆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1-30   |  阅读次数:208次

收获蚕茧

   “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们村发展蚕桑产业的’法宝’。今年,全村48户养蚕1000张,产茧750担,实现产值135万元,比去年增产245担,增收44万元,蚕农户均收入2.8万元。”日前,黔江区阿蓬江镇漠河村党支部书记彭元超如是说。

    过去,该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户数量不少。针对这种情况,镇村干部引导动员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至2015年,全村有效桑园面积达到1040亩。

    在蚕桑产业发展中,该村注重培植产业大户,帮助协调土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村20亩以上的栽桑养蚕户10户,产茧10担以上的21户,其中100担茧以上1户。

    村组干部带头栽桑养蚕,激发了村民栽桑养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村支部书记彭元超利用60亩桑园养蚕,今年养蚕126张,产蚕茧104.7担,收入19万元。村组干部的产茧量占全村总产量的45%。

    为了促进漠河村的蚕桑产业,镇上还建立起以镇蚕茧站为主体,村中心技术员、小蚕共育员为支撑的技术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工作。农技人员向村民普及“六化五配套”栽桑养蚕技术,村委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养蚕户召开生产技术培训会,由蚕茧站技术员讲解栽桑养蚕系列技术,确保每户蚕农养蚕成功。

    去年10月,该村蚕农踊跃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蚕桑专业)培训,提高了科学栽桑养蚕技能。

    镇里又专门出台了蚕桑产业的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建共育室、养蚕大棚分别补助6000元、2000元,对产茧10担、20担、30担、40担的农户分别给予奖励,对产茧50担以上的农户实行重奖,从而激发了漠河村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去冬以来,全村抓住镇政府扶持力度大的机遇,突破性发展蚕桑产业,取得较好成效。全村新建共育室1个,养蚕大棚124个,蚕农户均收入2.8万元,成为一个新兴的“蚕桑村”。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