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贵州清镇市发展种桑养蚕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贵州清镇市发展种桑养蚕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贵阳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1-25   |  阅读次数:287次

 “满山桑叶绿茵茵,吐出蚕茧黄灿灿”。如今的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借力远程教育的东风,正在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精品工程,发展种桑养蚕项目,建设“万亩桑园基地”,目前已发展本村168户农户种桑2960亩,2014年试养的180多亩桑园每亩收益2800余元,预计今年可实现种植户每亩增收5000元的目标。

    上水村在2013年因行政村调整由原野毛村、上寨村合并而成,当时的村集体经济一度处于空白阶段,是典型的“空壳村”。2007年,以原野毛村党支部书记王菊昌为代表的党员开始大面积的种桑养蚕,最后只有小面积的存活下来,王支书心有不甘,便利用村里面的远教设备开始自学种养技术,并组织种桑养蚕户来开展集中学习,慢慢的开始有的起色,王支书家每年依靠种桑养蚕的收入比种玉米水稻的2倍多,但都还属于“小打小闹”模式,无法做大做强做出产业。2013年,上水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水村村主任史开祥结合本村实际,通过到网上搜集全国其他地方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并多次到广西考察,2013年底,选择投资种桑养蚕项目,带领全村人民发展桑蚕业。

    2014年,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种桑养蚕中的带头引导作用,卫城镇上水村采取村党支部与天惠农业公司党支部联建模式,采取“公司+支部+远教+基地+农户”的方式拓展种桑养蚕项目。公司负责桑苗及蚕药蚕具的销售,技术服务,鲜茧收购、销售,并且与宜州市圣基蚕丝有限公司建立稳定营销体系,具有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支部负责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种桑养蚕,并利用远教平台开展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在园区农民培训学校组织桑农开展培训30余次1200余人次,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的问题。

    今年,上水村成立了村集体小微企业——大地众惠农业劳务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生产经营桑枝食用菌。桑园每年摘完桑叶养蚕后,桑枝每年都要砍伐,每亩桑园每年可产桑枝1吨。桑枝经粉碎后,仅添加10%的矿物资及碳水化合物后就能制生产食用菌的菌包,每个菌包0.5公斤能长出桑枝菌0.2公斤,每公斤价值10元。由公司建成桑枝食用菌包生产车间,由农户将每年砍伐的桑枝送到公司加工成菌包,将菌包运回农户庭院进行日常管理,采摘的桑枝菌由公司按合同价进行收购,统一销售,公司加强生产指导,引进质优价高的菌种栽培,制定商标,搞好包装,打造品牌,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及整体“造血”。

    作为卫城镇农业特色产业,上水村正在建设小蚕共育室观光通道120平方米,力争建成一个在省内具有品种特色、集新品种、新技术及成果转化与开发于一体的特色蚕桑示范观光基地。发挥着高新技术示范、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技培训,示范带动地方性民族产品并促进民族产业发展的功能。

    目前,上水村正在朝着农村电商的步伐迈进,结合本村种桑养蚕、桑枝菌品牌产业发展实际,借力成贵高铁卫城北站的发展机遇,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步伐,开展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让更多的人们知晓桑蚕业,让更多的群众富起来。在农民获益的同时,上水村村集体经济累积已达152万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