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图文]海南琼中:种桑养蚕致富 绿色产业撑起琼中“半边天”
 

[图文]海南琼中:种桑养蚕致富 绿色产业撑起琼中“半边天”

来源:凤凰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1-20   |  阅读次数:351次

一排排整齐的蚕房

郁郁葱葱的桑田种植基地

    海南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路段,但桑蚕业一度是空白。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琼山、澄迈等地曾尝试养蚕,却以失败告终。

    如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把这个产业玩出了名堂。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机遇,2006年,种桑养蚕在琼中成功试点,2009年,大规模推广。

    琼中养桑蚕,桑叶何田田。曾几何时,琼中的水田里种的都是水稻,这些年来,有些村庄改成了种桑树。一米多高的小桑树绿绿油油,桑叶层层叠叠,不仅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更让农村变美,农民变富,让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今日的“富美乡村”。

    岭脚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丝绸之梦岭脚”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该村成立天宝桑蚕合作社,入社3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2.78%,2014年产茧46124.6斤,同比增长20%;产值74.3万元,同比增长21.7%。另全年出售桑苗收入达88753元,更是涌现出陈运猛、何国雅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自己走上致富路,不忘周围贫困的乡邻,热心传授技术,带动大家发展桑蚕产业,2014年度户均收入2万元,甩掉了贫困帽子。在镇委、镇政府指导下,岭脚村除桑蚕产业外,还积极发展三鸟养殖、传统作物种植,努力实现增产增收目标,2014年度该村人均纯收入达8500多元,同比增长20%。

    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形势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了打造“富美乡村”新概念,强调乡村不仅要做到环境优美,而且要带动农民致富,于是,在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越来越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

    对于已经具备产业基础的岭脚村,则注重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如今的岭脚村,在茂密翠绿的桑田上修起了栈道和凉亭,村民忙完农活了可以到栈道上吹吹风歇息歇息,昔日的小山村变得既富又美,越发楚楚动人。

    自“富美乡村”建设实施以来,绿色产业成为试点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14年,全县农业完成增加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3元,同比增长15%,增幅全省排名第一。其中,“富美乡村”试点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达8297元。琼中的“富美乡村”正越来越名副其实。

    海南中部山区产业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明显

    种桑养蚕

    平均每亩利润为4896元,
种桑树4个月就可采割养蚕,收获期20年以上。

    坡地种橡胶

    每亩利润为792元,种橡胶8年后才有收获,收获期为15年。

    种水稻

    每亩利润为1536元。

    坡地种槟榔

    每亩利润为1661元,种槟榔5至8年后才有收获,收获期为15年。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