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把蚕丝文化融入生产、生态、生活中去——震泽打造全产业链蚕丝文化古镇
 

把蚕丝文化融入生产、生态、生活中去——震泽打造全产业链蚕丝文化古镇

来源:江南时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11-20   |  阅读次数:239次

 说到位于苏州吴江区的江南名镇震泽,就不得不提它的蚕丝业,那是震泽闻名天下的大旗。依靠那绵绵不绝的蚕丝,几百年来,震泽人胼手砥足干出了一个富得流油的行业,不仅温暖了寒夜中的国人,也给自己戴上了“中国蚕丝之乡”的桂冠。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震泽蚕丝业反而越活越精神,质量口碑刷新高,企业携手互联网+共舞的身影越发潇洒,全镇瞄准产业升级打造后工业时代蚕丝文化小镇的目标更为清晰。一把钥匙开一扇门,震泽以蚕丝业自身产业升级为龙头,进而围绕蚕丝文化布局,最终带动文商工农融合发展之路。震泽的发展给我们能带来哪些启示?日前,笔者前往一探究竟。

    惊奇     把关产品品质可以这么棒

    上月29日,震泽蚕丝业传来好消息。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5年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在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1.9%的总体情况下,震泽镇有4家企业5个批次被抽查,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树立了震泽蚕丝企业注重质量,严格把关的良好形象。该镇宣传委员汤伟忠表示,蚕丝企业通过震泽丝检中心把控,从入厂原料到出厂产品,数道关卡,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说这话时,这位汤委员语气平和,在他看来,震泽蚕丝业拿了质量大满贯一点都不稀奇。

    在震泽,春蚕吐丝不光可以喻为奉献,也是一道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文化印记,那里就有着震泽蚕丝业重品质、讲诚信的传统。笔者了解到,震泽有家企业叫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他们做到了连续23年产品零投诉。慈云有一句口号:用了十年还是那么好。今年以来,慈云进军电视购物。蚕丝制品供不应求,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0%以上。慈云的员工每天加班加点,仍然跟不上产量扩张的节奏。

    朋友们都劝沈福珍,要不“生产外包”吧,以慈云在蚕丝行业的地位和品牌知名度,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点子。但沈福珍说,慈云蚕丝被每条都是自己的孩子,必须在自己眼皮底下成长。据了解,一条蚕丝被的品质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沈福珍对每一批入库的原料都会严格把关,通过“闻、看、摸、拉”去劣存优。

    2007年8月,慈云进入西安发展,刚开始销量惨淡,消费者对这个外来的品牌不看好。为此销售老总找到沈福珍,要求改走低档路线,以低价占领市场,但沈福珍一口拒绝。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年后,慈云的销量突然猛增。据市场调查,都是用过慈云产品的消费者口口相传带来了名声鹊起的口碑。

    据了解,今年以来,以太湖雪、丝立方、山水丝绸等“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震泽蚕丝产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自精彩的方式演绎传统产业逆势上扬的大戏。不仅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更带动了震泽蚕丝产业的整体发展。今年1-6月,该镇蚕丝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33亿元。成绩亮眼的同时,震泽人没有忘记品质第一的标准。日前,震泽蚕丝同业公会牵头制定出台产业联盟标准,并以国家丝绸质监中心办事处为技术平台,对当地蚕丝企业的进货原材料、辅料进行“把关”,永续守护企业“生命线”。

    佩服     发展企业品牌可以这么走

    说到传统行业,就难免让人联想起步履蹒跚、夕阳西下的形象。有句话说得好,传统产业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而在震泽蚕丝业,笔者看到了一片朝气蓬勃、旭日东升的景象。

    在震泽,蚕丝业早已嫁接文化产业,携手与互联网+同行。苏州太湖雪丝绸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作为在苏举办的第53届世乒赛唯一指定丝绸礼品供应商,太湖雪让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官员体验了苏州丝绸的魅力。太湖雪董事长胡毓芳说,乒乓球是国球,丝绸是国礼,希望通过国球、国礼,让世界了解苏州,了解中国丝绸,让太湖雪“飘”向世界。

    胡毓芳告诉记者,如今,单纯依靠以量取胜的低附加值时代已经过去,目前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研发特色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方面提档升级。“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异,企业的发展才会有生命力。

    在市场环境巨变的今天,丝绸企业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改革、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具体形态上,更需要不断提高我们丝绸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拓展我们企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群体,在这轮信息化革命中体现出传统行业的互联网精神。”“以我们太湖雪为例,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格外重视发展以网站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而近两年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营销逐渐兴起,太湖雪也因此成立了微营销中心,全面开拓‘掌上太湖雪’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也紧密关注互联网大动态,事件营销、娱乐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也在不断地推广实践。企业在营销模式上实现多样化。扫二维码、下载APP、微信体验式服务,或者参加世博会提升产品文化含量,或者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谋创新天地,震泽蚕丝行业转型升级先人一步。”震泽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震泽100多家蚕丝家纺企业已拥有品牌300多个,其中两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20个苏州名牌企业。依托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缝衣制被的完整产业链,震泽已形成了年产值10亿多元的蚕丝产业集群,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感动     坚守传统品位可以这么巧

    来震泽,听到一句话:常有一丝牵挂在震泽。震泽因丝而生因丝而兴。震泽人血管中流淌着蚕丝文化。走进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绕过大大小小的车间,你能发现在按照现代商业规则生存的企业里居然还有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锁,推开稍显陈旧的大门,我们就来到了震泽蚕丝业的源头。在几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复原了震泽人以古法制作蚕丝制品的全过程。那些不起眼的传统设备和工具被这家企业的主人沈福珍视如珍宝,因为她是中国“蚕丝之母”费达生的唯一传人,也是传统蚕丝制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永远记得费达生的话,“蚕丝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它就是我的一生。孩子,蚕丝可以让你快乐一生。”此后,沈福珍以蚕丝为生命,奶大了慈云企业。而她的家族企业在震泽已经传承了100年。虽然蚕丝制造的工艺变了,但为蚕丝业奉献的精神没有变,震泽蚕丝业富民乐民的宗旨没有变。

    今天,震泽人围绕一根丝谱写后工业时代产城融合新篇章。如今,震泽又全力打造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主体建筑占地约60亩,配备优质生态桑林近2000亩,包括创意研发、国际交流、产品展示、公共服务、专业培训、电子商务、信息采集、质量检测、文化展示、生态桑林和费达生纪念馆等12项功能。既彰显了蚕丝古镇特色,又扶持了蚕丝企业发展。“以三产绕一丝,一丝兴三业为主线,我们要把蚕丝产业与商贸、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涵盖古镇旅游、生态参观、蚕丝鉴赏、美食品尝、商贸采购一条龙的‘筑巢之旅’特色旅游购物线路,让蚕丝文化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震泽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蚕丝产业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使震泽的蚕丝产业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反哺古镇保护开发的产业。

    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对震泽而言,经济规模和工业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如何在后工业时代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发展,他们在走的路就是以震泽蚕丝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深挖蚕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将其融入生产、生态、生活中去,将震泽打造成蚕丝古镇、科技新城、田园乡村。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