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广西德保县:退伍军人回乡种桑养蚕致富
 

广西德保县:退伍军人回乡种桑养蚕致富

来源:百色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8-31   |  阅读次数:470次

30岁的李世鹏,是德保县巴头乡陇位村陇必屯人,2007年从部队退伍回家后开始尝试发展产业,在经历一番周折后,2012年决定种桑养蚕。今年,他种有桑园60亩,目前已出售蚕茧4批10000多斤,收入达20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年总收入达到40万元,成为该乡首户种桑养蚕致富者。

    巴头乡陇位村陇必屯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四面环山,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以玉米、黄豆为主的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滞后。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敢于创新的李世鹏决定靠山吃山,充分利用闲置荒坡、田地,发展种桑养蚕事业。

    2012年初,李世鹏首先大胆尝试开荒种植3亩桑园,建盖了1间40平米的小蚕共育室,育小蚕20张。他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应用,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农村实用培训种桑养蚕技术,自费外出参观学习等。有新的技术他先学,有新的蚕具他先用,新的蚕药他先买,从桑园管理到蚕茧出售的每一环节,他都把科学应用蚕桑技术放在第一位。桑园管理、剪枝、追肥、培土、锄草无不按技术要求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温育、防病每一细节严格操作。他养的蚕,死蚕少,上茧率高,结出的蚕茧质量好,蚕丝白净,解舒率高,蚕茧张产均达35公斤。第一年就有纯收入进账,种桑养蚕收益大、销路好,效益比种植玉米黄豆高出四五倍。尝到甜头的李世鹏决定扩大规模,第二年又将桑园扩大到8亩,养蚕50张,当年他家收入9万元,一家四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

    养蚕过程中,李世鹏善于学习摸索,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到两年时间的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养蚕育蚕知识和技术,养蚕规模逐年扩大,收入逐年提高,去年,李世鹏家建起了“蚕楼”,买了“蚕车”,添置了大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许多现代化家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世鹏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蚕王”。

    富起来的李世鹏并没有忘记众乡亲,他鼓励村民跟他一起种桑养蚕,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技术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谁家在养蚕上有困难、有问题上门求询,他耐心细致讲解,甚至亲自跑到桑园或蚕室现场操作示范。资金上有困难的蚕农,李世鹏解囊相助。

    带领全屯村民共同种桑养蚕致富,奔向小康生活,在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时,李世鹏充满信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