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关于南充市创建中国绸都的调研报告
 

关于南充市创建中国绸都的调研报告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商务和粮食局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8-05   |  阅读次数:761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南充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 具有二千多年的丝绸历史, 素有“绸都”美称,在中国丝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明显优势,在实践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大有作为。今年42日是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美誉十周年.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南充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发展目标。落实这一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南充需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探索丝绸产业发展新路径,努力打造南充“绸都品牌”,焕发出光彩照人的“绸都”风采。

一、打造“绸都品牌”的“南充优劣”

(一)辉煌的产业历史。南充是传统的丝绸之乡,有着悠久的蚕丝生产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誉。唐宋650年间,南充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有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此间,果州花红绫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10多年间,南充丝绸业从业职工有10多万人,栽桑养蚕的农户达到了100万户,形成了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局面。鼎盛时期,南充丝绸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撑起了南充工农业的半壁江山;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80年代中期,南充丝产量占全国的8%左右、全省13,绸产量占全省25,出口丝占全省13,出口绸占全省60%。当时,南充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产业集群度居中西部地区第一。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成为全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享有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南充丝绸及制品成功申报为国家第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丝绸类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西充县荣获"中国丝绸之乡"称号.南充丝绸业的兴旺发达,繁衍了浩如烟海的灿烂丝绸文化,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咏赞南充丝绸的优美诗篇。

(二)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唐宋时期全国的两大丝绸中心,一为浙江湖州,一为四川南充,丝绸,曾为南充“看家之宝”,被誉为嘉陵江畔的“活化石”。目前,全市现有省级蚕桑基地县(市、区)5个,蚕桑基地乡镇50个,蚕种场4个(其中省属场3个),省蚕研所1个,并拥有中国西部唯一一所以培养蚕桑和服装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桑园总面积99万亩、13.2亿株桑树,缫丝机6.256万绪(其中自动缫5万绪),丝织机3800台(其中箭杆织机400台),工业平缝机近1000台,丝绸年印染能力8000万米。同时,建设有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和南充市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招引31户丝绸及制品企业入驻园区。去年以来,南充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着力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丝纺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产桑蚕丝2000吨、丝织品3500万米、服装310万件(套),成为国内最大的真丝绸生产基地,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市70户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2.5亿元,利润8.6亿元,入库税金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7%11.3%;全市丝纺服装出口1.497亿美元.形成了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 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三)凸显的产业优势。一是“龙头地位”依然雄踞。南充是全国第一家丝绸类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集群度高,丝绸经济总量和丝织品产量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全配套的茧丝绸产区,丝织产量、 蚕具研发及蚕桑综合利用全国领先,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具备吸引丝绸发展要素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悠久的蚕丝产业发展历史积淀了厚重的蚕丝文化,丝绸产业已成为南充的情结产业优势产业,丝绸文化已成为南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二是“政策利好”正当其时。国家提出了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战略,国家商务部等八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今年,省政府在制定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支持川丝抱团出海”,鼓励南充等川东北地区发挥丝绸外向型产业优势,打造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四川省商务厅等3个部门也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南充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歩加快茧丝绸发展的意见》,抢抓政策大好机遇,正当其时,不容错过。三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丝绸以其优良的性能和高雅华丽的外观,被称为纤维皇后人体第二肌肤,但因其产量有限而显得“物以稀为贵”。我国是丝绸生产大国,但人均丝绸消费量还远不及世界平均消费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衣着材料向天然纤维回归成为必然趋势,茧丝绸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以及丝绸制品天然、舒适的特征,也将进一步成为新型消费需求,必然拥有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资源综合开发开始起步,以桑枝纤维为代表的纺织新材料、以桑叶桑葚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医疗保健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面临的产业壁垒。发展优势明显,但发展瓶颈亦存。就全市产业现状来看,行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以及日积月累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整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现阶段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蚕桑基础不稳。近年来,受蚕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蚕农生产效益不高以及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影响,蚕茧产量明显萎缩,较建市前减少60%,由过去的全省第一位下降为第四位;同时,蚕茧质量普遍不高,且每年有50%以上的原料缺口需要外购,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南充蚕茧产量和质量与广西、四川凉山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主导品种结构单一,缫丝、织绸等初级产品产值仍占全行业70%,服装、家纺用品、旅游制品等仅占全行业的30%。特别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中低档次产品居多,加之主要依赖印巴市场,增大了潜在的市场风险。三是产品竞争力较弱。在深加工、精加工以及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面,尤其是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强,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依然较弱,丝绸出口企业尚未摆脱主要以量的增长来争夺市场份额,在国内、国际上一直没有知名度颇高及市场占有率可观的品牌,与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南充走贸工农一体化模式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对产业扶持力度弱,蚕桑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难以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行业规模萎缩,丝产量减少50%,绸产量减少30%。五是劳动力结构失衡。熟练工十分缺乏,从业人员集中于“4050”年龄段,40岁以下的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极少,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六是企业融资困难。受传统行业制约因素较大,企业难以在银行贷到足额的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流动资产缺口5亿以上,企业几乎没有大的技改项目研发投入,多数生产设备以80年代老设备为主,从而削弱了企业把控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行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打造“绸都品牌”的 “南充实践”

(一)着力项目建设,强化了交流合作。一是依托园区聚项目。投资50亿元,打造了2.45平方公里航空港都京丝纺服装专业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15户。其中,顺成纺织、新天歌与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联合投资6亿元,建设西南地区最大丝纺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二是校地联手谋项目。与苏州大学合作建成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室南充研究中心,目前向国家申报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等项目32个,依格尔、顺成纺织等1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22个,合作资金达1.5亿元。三是合作共赢建项目。与法国海外事务所签订《南充中法丝纺服装产业联盟意向合作协议》,引导70户规模以上丝纺企业与法国服装设计企业、顶级设计师加强合作;与中国中丝集团公司签订协议,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西部茧丝战略储备中心及丝绸产业链联盟,5年内将拉动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了产业转型。一是科技研发全国领先。研制出全国首台智能化自动养蚕机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技术水平、机械结构和智能化调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市场占有率达到70%。二是果桑发展助农增收。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4年新发展果桑基地2万亩;嘉陵、南部、西充等果桑基地亩产桑果1000-1500公斤,亩产值5000-7000元,全市桑果总产量达3000吨。 在南部、嘉陵等地培育了一批果桑业主大户,与阆州醋业、四川劲椹食品、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桑椹酒、桑椹醋及桑果汁饮料,打造南充特色桑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发展桑叶茶、桑叶粉,桑枝食用菌等,大幅提高蚕桑综合效益。2014年,全市实现茧款收入7亿元,综合开发收入4亿元,蚕桑总产值达11亿元;新培育规模养殖大户311户,嫁接改良桑园5万亩,推广使用优良簇具50万片,新栽桑树2万亩,共计100万株。三是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加快打造“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中西部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蚕桑丝绸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以及南部、阆中、西充、仪陇、嘉陵5个省级优质蚕茧基地。

(三)狠抓技术改造,培育了系列品牌。一是加大技改投入。近年,南充丝纺服装企业投入近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剑杆织机、电子提花机,添置主要工艺技术设备和数码印花机18台,填补了全省行业空白。其中,富安娜投资1.2亿完成现代物流基地及生产车间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充金富春投资1.5亿元完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调整新型织机68台。二是创建科研平台。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试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先后落户南充。目前,南充有丝纺服装国家技术中心研究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中心5个。三是着力品牌培育。南充拥有16件丝纺产品获得自主品牌,其中丝绸类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高档丝绸标志产品3个,成为POLOG2000U2等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在西部地区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长叶公司产品被瑞士认定为信心纺织品合格产品,并被一些国外企业确定为免检产品;阆中银河丝毯公司的丝毯织造技艺跻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南充顺成纺织公司荣获“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依格尔公司荣获“2014年全国丝绸行业创新企业奖,六合集团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授予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西充县绮香纱公司产品获中国丝绸协会颁发的高档丝绸产品标志证书。其活动纳入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公共服务平台美丽中国项目。

(四)立足国际国内,拓展了发展市场。目前,全市20户丝绸企业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开设南充丝绸专卖店150个,部分丝绸企业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营销办事处,每年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型丝绸博览会、交易会50(场)次。25户丝绸企业每年电子商务交易达10亿元。依格尔公司聘请阿里斯达品牌推广设计机构对公司品牌及营销网络建设进行专题策划,建立直营店、专卖店、专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获得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哈锐斯)的通行证。阆中银河地毯公司开发一系列地毯旅游产品,在重庆、成都、上海、西安等地的旅游景区设销售网点13个,产品在国内同行制作工艺独特,被誉为东方软浮雕

(五)创新文化载体,提升了南充形象。先后投入1亿元分别在深圳“中丝园”建设“中国绸都南充丝绸精品馆”展示区,以及“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公园、南充丝绸文化展示馆等景点。六合集团规划一期投资4.5亿元, 占地170, 打造中国绸都六合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阆中蚕种场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桑博园和蚕桑文化博物馆。依格尔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设集丝绸文化、产品展示、互动体验一体的中国绸都南充“丝绸博物馆”。成立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文化研究会,开办西部绸都网站,与《中国企业报》《中国纺织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策划筹办中国西部国际丝绸服装博览会,规划建设南充绸城和丝绸文化园、“绸都小镇”,打造“丝绸仿古一条街”等丝绸文化旅游景点,充分展现南充丝绸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

三、打造“绸都品牌”的“南充思考”

(一)要注重顶层设计引领。一是强化领导指导。茧丝绸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由一名市领导任组长的市茧丝绸发展领导小组,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绸都品牌”打造工作;要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支持茧丝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规编制茧丝绸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尽快制定搭平台、聚商机、抓龙头、建基地、补短板、接链条的综合方案,分工负责,抓好落实。要建立市级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等,同时要加大金融部门对茧丝绸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明晰目标路径。按照国家八部委和省市关于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要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稳增长、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为主线,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茧丝绸行业集约化、市场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南充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转变,到“十三五”末,把南充建成中国西部茧丝原料基地、中国西部丝纺服装生产出口基地、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中国蚕具研发和综合利用开发中心,真正让南充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三是主动担当有为。目前, 四川出台专项政策, 推动实施"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蓉汉泸”三地正在开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 南充是“渝新欧”国际快铁线上兰渝段的第三站, 南充水运可直通重庆和上海, 完全有条件搭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和“嘉陵江—长江—上海”大通道, 推动南充向南向北发展.南充应充分利用这两大通道和南充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这一品牌, 积极争取, 尽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 推动南充丝绸、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 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提升南充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要注重优质基地建设。一要强建万亩蚕桑基地。按照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思路,把蚕桑作为市级基地乡的立乡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旱地桑园化的要求,整体推进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建设。把南部建兴、碾垭,嘉陵土门、新庙,仪陇柴井、度门,阆中柏垭、水观,西充仁和、鸣龙等地建成万亩蚕桑产业基地。二要推进桑园流转,提高户营规模。继续推广“分户栽桑、分户管桑、集中养蚕”,“以桑入股、按股分红”等多种桑园流转方式,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为生产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经营水平。三要狠抓蚕桑综合开发。重点抓好南部、嘉陵等地已有20000亩果桑基地,重点抓好果桑管护、病虫害防治,尽快达到高产稳产。重点支持与尚好桑茶、阆州醋业、四川劲椹食品、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桑叶茶、桑椹酒、桑椹醋及桑果汁饮料,打造南充特色桑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打造中国桑茶及保健食品之都。

(三)要注重产品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六合、依格尔、顺成、银河等大中型丝绸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教学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当前业界最新工艺、最新设备,采用最新技术、最新材料,力争利用5年时间,使全市丝绸企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丝绸企业独立创建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开发中心或由丝纺服装企业联合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丝绸服装精深加工和茧丝综合加工,加强新产品研究开发,自主研发一批适应国内外需求、科技含量高、市场附加值高、风格各异的新型茧丝绸系列产品,切实增强全市丝绸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加快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要注重品牌打造推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帮助六合、依格尔、卓尚、顺成、长叶等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高档丝绸标志等知名品牌,示范带动全市丝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工作。引导企业在保持丝绸产品高档型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丝绸产品,扩大消费面和盈利点。鼓励企业采取设立连锁店、专卖店、专业店,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和推进自主品牌进名店活动等符合现代流通趋势的新型流通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彻底打破企业国内销售低迷局面。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对外交流洽谈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外向型企业巩固印度、东南亚市场等传统外销市场,努力开拓欧美、日、韩、中东及非洲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围绕加快丝绸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积极打造中国西部茧丝交易中心和中国西部茧丝储备库建设,加强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要办好中国西部国际丝绸服装博览会,努力把丝博会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的蚕桑丝绸服装产业盛会和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丝绸服装高端专业展会,打造成为千年绸都,魅力南充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五)要注重实施项目推动。要抓住南充成为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的机遇,精心包装一批项目,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通过项目合作,引进东部品牌企业嫁接改造南充茧丝绸企业。要跟踪落实在建项目,特别是重大技改项目和中丝集团与南充的合作项目。积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带动强、叫得响的企业大集团、产业大集群、行业大品牌,提高产业集群化和生产集约化水平,让南充造丝纺服装走向世界。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走精、特、专、新的道路,支持依格尔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推动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加速企业做大做强。依托都京丝纺服装园区和嘉陵工业园区,围绕延长丝绸服装产业链,千方百计招引一批茧丝绸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南充。

(六)要注重弘扬丝绸文化。深入发掘南充茧丝绸文化,保留具有传统特色的生产场地、厂房及生产手段,开展丝绸工业文化旅游和蚕桑农业观光,以“南充丝绸博物馆”为窗口,建设南充丝绸精品馆、仿古丝绸一条街,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实施丝绸文化旅游项目。以丝绸文化为载体,加快建设南充绸城, 整合市辖三区旅游资源, 以“一港一廊三山三园”为重点, 用旅游的理念建设经营城市,形成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现代都市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建设集购物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观光渡假为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要建设好丝绸文化园, 主要是依托依格尔公司现有的丝绸体验项目、精品博览项目、主题艺术项目等, 建设中国西部首家丝绸文化博物馆, 依托嘉陵江滨江公园, 将丝绸生产过程进行情景化再现, 形成丝绸文化主题景观, 打造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高坪区都京镇丝纺工业园和六合集团打造集丝绸文化产品展示、休闲旅游,艺术创作于一体的中国绸都丝绸产业文化旅游创意园, 形成丝绸工业文化主题旅游区。要依托深圳中丝园的对外窗口,保留和完善中国绸都南充丝绸馆建设,同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大力弘扬丝绸文化,主要开展十项活动:编排一台诠释丝绸文化的剧节目, 举办一次丝绸美术摄影展, 出版一本丝绸宣传书籍, 开展一次南方丝绸之路系列宣传报道,举办一次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推荐会,在飞机场和高速路口各设立一个大型丝绸广告牌,开辟一个丝绸历史文化雕塑长廊,制作一部丝绸宣传电视片,举办一次丝绸模特大赛,建立一个南充丝绸精品展示馆,努力提升绸都形象和知名度。

消息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商务和粮食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