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山西晋城市推动蚕桑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山西晋城市推动蚕桑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来源:中国质量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7-03 | 阅读次数:230次
“上到绸缎,下到葱蒜”晋商曾经创造了名扬天下的商业传奇。其中说的绸缎正是山西丝绸的代表——潞绸。在山西省晋商博物馆中清楚的记录着潞绸这一与汾酒齐名的晋商名牌。
潞绸,是山西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代表,产于古潞州。北周宣政元年(578)于上党郡置潞州,明嘉靖8年(1529)2月升格为府。其下辖长子、壶关、屯留、襄垣、潞城、黎城6县,又增设长治、平顺两县,取义“长治久安,平平顺顺”之意。新府名为潞安府。潞绸因潞安府而得名,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
明清年间是潞绸发展的鼎盛时期,“士庶皆得为衣”。据乾隆《潞州府志》记载,仅潞安府的高平、长治等地就有织机1.3万台,登机鸣杼者数千家,潞州也因此成为北方最大的织造中心。
曾经,从盛唐时的泽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晋城出发,潞绸驻足于长安,然后跋涉千里抵达中亚、欧洲甚至非洲,让那些遥远地域的人们触摸到中国丝绸的精美柔软。
潞绸轻舞飞扬在古丝绸之路上,当年辉煌的潞绸今何在?在21世纪“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征程上,潞绸如何重塑辉煌?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前往潞绸主产地山西省高平市“抽丝剥茧”。
高平市潞绸文化体验馆内,讲解员娓娓道来,潞绸的历史、品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就如那精美的潞绸柔软地流淌。
古潞州紧靠太行山,自古有植桑养蚕的民俗,故有“太行蚕茧”之称。据《潞安府志》记载,洪武初年,潞州6县有桑树8万余株。紧依太行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地理气候条件,培育了优质的桑树;梯田生长、通风透光、无霜期180天、一年只能产两季的自然条件,又孕育了优质的桑叶;而优质的蚕种等一系列条件,使得“太行蚕茧”成为上等蚕茧。
“太行蚕茧”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阳城蚕茧”。经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阳城及全国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证实“阳城蚕茧”具有“一好三高四少”的品质特性。“一好”,即色泽好。“阳城蚕茧”呈白色,色泽雪白,颗粒椭圆微带束腰形,且均匀。用阳城蚕茧生产出来的白厂丝也是色泽鲜活洁白,生丝洁净≥94.00,非常受市场的欢迎。“三高”,即上车茧率高,可达98%;解舒率高,大于80%,远远高于同类产品;出丝率高。“四少”,即双宫茧少、黄斑茧少、紫印茧少、死笼茧少。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蚕桑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组织质监、农业和蚕桑等部门制定发布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阳城养蚕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标准化大棚养蚕技术,使阳城蚕桑如沐春风,飞速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产量大幅度提高,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
2006年,经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阳城蚕茧”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阳城蚕茧”产量位列华北地区之首,是全国3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以“阳城蚕茧”为代表的“太行蚕茧”的快速发展,为潞绸织造工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目前,位于晋城市的潞绸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第3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拥有优质高产桑园10万亩,年产鲜茧6000吨,最终达到年产600万米高档真丝绸、300万套真丝丝麻服装家纺的生产规模。为弘扬潞绸历史文化、提升潞绸时代内涵,北京潞绸产品研发中心已经组建,正在致力于开创全国高端丝绸品牌。同时,在北京、太原、晋城、高平建的4大潞绸体验馆,不仅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的艺术家驻足观摩,而且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使潞绸这一古老丝绸重新在人们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的特级优质蚕茧,是潞绸诞生的自然条件,注定了潞绸的非凡品质。独树一帜的潞绸织造技艺又锦上添花,造就了高端秀美的潞绸。2014年,潞绸织造技艺成为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眼下,被胎选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级蚕茧、被面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潞绸织造技艺的新娘潞绸,正成为新潞绸的代表作品,备受市场欢迎,并成为中国丝绸婚被第一品牌。潞绸喜被正走进千家万户。
品牌+新娘潞绸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潞绸织造技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质桑蚕,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模式,正在织就时尚、自信和价值的潞绸梦。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