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百色德隆乡:蚕宝宝住上“托儿所”
 

百色德隆乡:蚕宝宝住上“托儿所”

来源:右江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5-08   |  阅读次数:374次

种桑养蚕是那坡县德隆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小蚕共育新模式,鼓励各村党员干部、养蚕能人组织成立合作社,通过集中育好蚕种,再提供给蚕农进行养殖,进而解决小蚕培育难问题,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农秀青是该乡种桑养蚕的带头人,有着丰富的养蚕技术,同时她也是倡导在全乡推广小蚕共育的发起人之一。“小蚕共育室就像是蚕宝宝的‘托儿所’,通过1至3龄小蚕集中共育,减少病菌感染机会,可以避免部分村民因饲养不当造成小蚕死亡的现象,大大降低小蚕饲养过程中的风险。”农秀青说:“实行‘小蚕共育’后,农民可实现一周或十几天即收茧上市,缩短了饲养周期,蚕农一年可以增加3~4批次的饲养量。”去年,她育小蚕3600张,产值近30万元。

    该乡乡长莫金龙告诉笔者,截至目前,在该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全乡先后建起了4个小蚕共育室。今年,该乡将继续狠抓桑蚕产业发展,促农增收。通过在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德康村集中连片建设规范化高产示范桑园1000亩,确保全乡养蚕发种量常年保持在1万张以上,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栽桑万亩、养蚕万张、总产值2000万元的目标。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