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石泉县在县人民广场举行“弘扬蚕桑文化、再铸产业辉煌”为主题的“石泉县第二届‘开蚕门’文艺演出”活动。本次活动由石泉县委宣传部、县林业局、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办, 由石泉县青年艺术团承办,由石泉县文广局、县蚕桑文化研究会、县文化馆、县文化艺术中心协办。特邀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导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领导、专家指导本次活动。开幕式上石泉县人民政府主管副县长徐小丽致词。
“开蚕门”文艺汇演在气势磅礴、激情昂扬的《古典汉唐歌舞》中拉开演出序幕,大合唱《石泉蚕桑之歌》、小品《桑树岭趣事》、舞蹈《采桑忙》、群口快板《绿色的产业绿色情》和歌伴舞《丝源》等文艺节目精彩纷呈。“中国石泉、丝绸之源”、“金蚕故里、今日蚕业”、“蚕桑基地、升级换代”“蚕桑资源、循环增效”、“丝绸工业、多元发展”、“蚕业产品、系列开发”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等宣传展板,展示了石泉蚕桑产业悠久历史和缔造蚕桑产业辉煌业绩。天成公司、天新公司、雨花公司和博硒公司等四大龙头企业分设专柜,推展各自的主导产品、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县蚕桑文化研究会展示了蚕桑丝绸文化研究专著和专刊等成果。本次活动为养蚕大户、涉蚕干部及广大市民,献上了一台文化盛宴。
石泉县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石泉蚕桑生产始于商周,鼎盛于汉唐。西汉“鎏金蚕”1985年11月20日在石泉县池河区前池乡谭家湾村河床中出土,见证了石泉之地是“金蚕故里、丝绸之源、蚕桑之乡”。“开蚕门”是历史上遗存的流传于石泉一带传统养蚕的风俗习惯,临近养蚕季节,乡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便开始打扫蚕房、清洗蚕具,购买蚕具、蚕种,搭戏台,唱蚕歌、演蚕戏,祭祀蚕神娘娘——嫘祖,祈求今年养蚕有一个好收成,乡亲们奔走相告“养蚕啰”,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时方才消失。至今,石泉蚕区还流传望蚕讯的民谣:“开蚕门,头插花,提着竹篮看老妈……”,并把馈赠亲友的烧饼称作“鼓气馍”,有鼓劲儿、勉励、不弃蚕桑之意。
石泉县于2010年成为西北五省蚕桑第一大县,并保持至今。该县曾于2013年4月,在蚕桑基地重镇中池镇举行了建国以来“石泉首届‘开蚕门’文化下乡动员大会”。举办“开蚕门” 这一具有浓郁的民俗民风色彩的文化活动,旨在挖掘弘扬蚕桑丝绸文化,唱响“中国石泉、丝绸之源”文化品牌,提振发展蚕桑产业信心,助推蚕桑产业大发展和县域文化大繁荣。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