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丝绸女装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的发言材料 (二)
 

丝绸女装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的发言材料 (二)

来源:丝绸网  |   作者:屠红燕   |  发布日期: 2008-05-05   |  阅读次数:1257次

         参加市丝绸女装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的发言稿
        (万事利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 屠红燕)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探讨丝绸女装行业的经济形势问题,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协会向国家、向社会更多的反映我们的难处、需要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我们面临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和我们的建议。

  一、丝绸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1、国际环境

  1.1 次贷问题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进口减缓

  4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首次承认,由于不堪国内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信贷市场危机拖累,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4月10日美国的一些联合机构初步评估,次级贷目前造成的损失已经高达9450亿美元。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犹如世界经济失去了前进的“火车头”。

  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发布的统计,2008年1月,美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76亿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从中国进口26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这已经是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负增长。同时,今年1月~2月浙江省对美国进出口45亿美元,下降0.8%,是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1.2 周边地区国家在丝绸纺织出口市场的强力竞争

  2007年12月越南政府宣布2008年计划出口580亿美元,较同期上升22%;其中纺织和制鞋业将得到特别的促进出口鼓励政策。在2007年7月我们将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的同时,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提高包括丝绸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优质绸缎的出口退税率从8.3%上调至10.8%、丝绸地毯从11.8%上调至15.5%、丝绸成衣从6.9%上调至9.5%……

  同时,根据Werner公司所做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比较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地——东南沿海地区的小时工资已逼近1美元大关,远远高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主要竞争对手。

  后果不言自明,在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发布的统计中,2008年1月我国在美总进口金额中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今年的33.9%。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2008年3月出口景气指数为1006点,比上期下降22.8%,下降趋势明显。

  2、国内环境

  2.1 汇率问题

  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4%,今年升值速度更快,并且已从被动升值转变为主动升值阶段:一季度升值幅度即达4.2%,月均升值1.4%。与此同时,由于银行银根紧缩,美元头寸减少,今年以来利用贸易进行美金贷款冲抵升值风险已无法操作。

  2.2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CPI长时间在8%的高位运行,煤、电、油、运等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以上,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仅上涨2%,两者涨差由上年同期的1.6个百分点扩大到6.4个百分点。

  2.3 出口退税下调

  纺织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占据了世界纺织贸易市场26%的份额;但是利润水平非常低,不到3%;2007年全行业70%的企业实际利润率只有0.62%,基本处于亏损边缘。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相当于纺织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20%。

  2.4 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据日本通商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为4%,在中国为3.5%,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但是最近2年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平均在20%左右;折合总成本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对丝绸纺织原本仅3%不到的利润空间形成了严重挤压。

  总的来说,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的丝绸纺织贸易已经不堪重负。今年春季香港丝绸交易会上实际和意向性成交额比去年下降65%,一些主销市场成交严重萎缩。来自杭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2月浙江省实现出口220亿美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136亿美元,增长6.5%,远低于去年同期贸易顺差64个百分点的增幅。同期全国外贸顺差回落得更为迅速,前2个月全国实现外贸顺差280亿美元,同比下降29%,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

  二、我们采取的措施

  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给企业带来的重重压力、困难,我们单个企业改变不了局面。次级贷引起的全球经济困境、汇率加速攀升、原料/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我们都只能被动接受。

  作为企业,我们只能在内部管理、订单控制、成本压缩方面做最大努力。我们万事利进出口公司自03年以来贸易额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07年实现出口5000万美元。但是从去年中期我们开始采取收缩策略——这也是应对外部困境的无奈之举。

  今年以来,我们在订单选择方面特别谨慎,对毛利率较低的订单都不再接受。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相当一部分订单。

  但是我们还要维持企业的规模、稳定主要的客户。做贸易的企业都知道客户来之不易,好的客户尤其如此。我们的原则是做好优质客户,在深度专业化方面下功夫。比如我们的婴儿装公司,在和美国最大的婴童用品公司的长期合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竞争优势,能做到行业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出货最快,这样就有了和客户议价的能力,可以适当转嫁部分上升成本。

  三、我们的建议

  1、我们丝绸纺织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来之不易,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来保护、维持我们的产业链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和行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丝绸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深入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优势,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相比较于我们的邻国如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地区纺织大国来说,单个企业获得局部地区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低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优势基础,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我们拥有完整的丝绸纺织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从最基础的原料、面料企业一直到最终的成品出口,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才形成了现在链条上的整体高效率、低成本优势。

  但是在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原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等多重因素打击下我们的优势几乎丧失殆尽:2007年12月美国从中国服装进口额单月即下降15%,估计2008年中国对美国服装出口额将严重下滑;最新的美国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有可能将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中国周边地区。

  2、丝绸纺织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行业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重视。

  根据行业资料显示,丝绸纺织直接从业人员1980万,如果算上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和服装配套产品间接从业人数,全国则达到了9000万人之多,事关全国2亿多人口的稳定问题。纺织产业吸纳了如此庞大的社会劳动力群体,并且这部分劳动力大多是基层劳动者,知识层面低,再就业比较困难。

  新《劳动法》的全面实施可能是压垮丝绸纺织出口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劳动法》实施后,以员工1200元/月为标准计算,企业每个月要多支出近380元/人,直接增加企业人力成本30%以上!2007年底重庆纺织工业园区近3000家企业90%停工、致使20000名员工失业事件应该给我们警示:虽然《劳动法》出台是出于保护员工的目的,但是过快、过急最终损失的仍然是员工的利益。《朝鲜日报》2月份发表评论说:“中国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是有人在死亡,现在是企业在死亡。一个企业死亡,就会有成百上千员工失业。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