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海安发展蚕桑产业 3至5年内建成400个蚕业农场
 

海安发展蚕桑产业 3至5年内建成400个蚕业农场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3-16   |  阅读次数:307次

日前,记者在位于开发区热港村的海安鑫缘蚕业联社“热鑫”农场看到,刚刚流转的56.18亩土地上一片繁忙,农场主从周边雇请的10多个村民正在忙着栽植新桑……

     蚕桑产业是我县农业的一大特色,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高峰时期我县的桑园面积达16—18万亩,享有“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的美誉,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导致桑园面积逐年减少,海安桑蚕茧丝绸这个传统产业的根基受到了严竣的挑战。

     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时分析研判,积极采取措施,决定由鑫缘茧丝绸集团牵头,政府拿出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兴办家庭蚕业农场。鑫缘集团顺应形势变化,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承包,以50—100亩的规模和现代蚕业标准配套,建设蚕业农场,实施蚕业农场规模经营,为蚕桑基地建设探索新路。目前,全县已有17个蚕桑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全县流转土地面积1300多亩。通过组建蚕业农场,新栽扩栽、老桑更新和填平补齐插花田,扩大连片种植,可有效解决粮桑混作和水旱互包矛盾,能有效遏制毁桑改作势头,提高桑园的整体素质。

     鑫缘集团规划在2015年建成17个示范蚕业农场,2016年每个蚕桑重点村建一个蚕业农场,2017年建成150个农场,用3—5年的时间建成蚕业农场达400个,基本实现蚕业农场的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现代化,稳固我县蚕桑产业基地。

     鑫缘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表示,将积极探索基地建设新模式,通过蚕业农场式经营,不断适应新常态,走出海安茧丝绸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茧丝绸产业化发展提供示范推广的样板。

     我县蚕桑生产已经形成了从制种、栽桑、养蚕、制丝、织造、家纺服饰生产到副产物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全县现有茧丝绸深加工企业52家。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县茧丝绸产业年销售收入80亿元,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解决了县内近10万农户增收和3万产业工人的就业。其中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批、国内茧丝绸行业首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块“中国名牌产品”,走在中国丝绸行业品牌的行列。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