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丝绸的新纪元
 

四川丝绸的新纪元

来源:中国纺织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3-04   |  阅读次数:380次

 四川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文明史同庚,四川丝绸曾为丝绸之路的数千年繁荣增光添彩。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更是将成都誉为“一座织布机上的城市”。然而在新的时代,四川丝绸却遭遇着史上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困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表明国家正规划振兴丝路经济。然而丝路经济的振兴,若缺失了丝绸本身的参与便失去了文化内涵。

    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既给历史悠久的四川丝绸文化复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四川丝绸再创辉煌的历史责任。

    重振四川丝绸产业

    在中国5000多年丝绸文明史中,四川可谓彪炳千古。早在西汉,成都人就掌握了高超的提花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充分利用“宜桑宜蚕”的地理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禀赋,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在上世纪80、90年代,四川几乎每个县都有丝绸厂,形成了全省全民栽桑养蚕的兴盛景象。全省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占当时四川外贸出口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丝绸也成为四川省的特产和出口创汇特色产品,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川茧丝绸产业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丝绸企业纷纷破产或者改制、转产,四川丝绸也经历了由辉煌转向衰退再到复苏上扬、转型发展的曲折发展历程。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致使国际丝绸市场急剧缩小。在世界丝绸市场剧烈变化的同时,我国东中西部国家发展战略正在向纵深推进,东部产业开始向西部资源和劳动力富集地区转移。以国家“东桑西移”战略为核心,茧丝绸产业开始了重新洗牌。东部浙江、江苏两个传统优质蚕丝产区的桑园面积下降,广西茧丝产业异军突起,其桑园面积、产茧量、产丝量均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最大的茧丝产区。

    与东部的退出、广西的崛起相比,四川茧丝绸产业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2014年,四川全省有桑园面积18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茧丝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质量全国领先。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茧丝绸业的发展,提出要把四川蚕桑丝绸产业打造成为“朝阳产业”。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就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化的问题先后作了四次批示。南充、凉山、广元、自贡、广安等市(州)政府或商务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支持行业发展的文件。

    如何重振四川丝绸产业?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指出,依托新亚欧大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四川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东欧、中欧、西欧各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我省茧丝绸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的深化,四川具有西部的区位优势,因此四川将乘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提升四川丝绸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打响“四川造”丝绸品牌

     2014年,APEC“新中装”的亮相可谓提振了中国丝绸发展的信心,特别是这些服装的面料生丝都是“四川造”。APEC“新中装”所采用的“天字一号”面料,其蚕茧原料、面料生丝均出自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慧君说,浙江达利丝绸公司从天虹订购的3批6A级顶级桑蚕丝,每吨约42万元,在业内被称为“软黄金”,必须选用上等雄蚕茧,而且从一颗茧到最后生丝成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

    四川某制丝公司也被爱马仕选中作为中国区优质原料供应商。尽管四川桑蚕丝备受国际大牌青睐,并在APEC会议上大放异彩,但从世界丝绸产业链来看,四川省茧丝绸行业一直以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供应为主,终端产品出口所占比例较小。

    “我们的蚕丝质量好,但是多以初级原料出口,品牌不够响。”四川省丝绸协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为了协助“四川造”丝绸打响品牌,协会正联合企业准备在巴黎建一个“四川丝绸设计中心”。“巴黎站在国际时尚的前沿,我们准备在当地请设计师,今后‘四川造’丝绸要实现四川生产、欧洲设计、欧洲销售。”

    四川省丝绸协会副会长、安泰茧丝绸集团董事长唐定云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能耕耘出知名品牌和百年企业。丝绸是纤维皇后,是人体第二肌肤,茧丝绸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四川丝绸一定能从卖原料升级为卖品牌。

     文化与产业联动发展

    丝绸文化是伟大中华文明中的绚丽奇葩,中国丝绸不仅在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国际交往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坦桑尼亚时,蜀绣“梅花双熊”被作为国礼,由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赠送给该国“妇女与发展基金会”。去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成都之行喜获蜀绣丝巾。中外设计师用丝绸面料设计的时装展示,引起轰动,刮起“中国风”。

    作为中国丝绸发源地的四川,历史成就了蜀锦、蜀绣这两张与大熊猫齐名的四川名片, “蜀锦”更是以其年代久远,工艺独特而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如何将蜀锦、蜀绣这两张四川名片叫响,使其再放光华,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也是四川丝绸产业面临的艰巨任务。

    挖掘丝绸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四川将建设以四川丝绸博物馆、锦门丝绸文化街区、锦门丝绸文化主题公园、蜀锦工坊、蜀绣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成都锦城丝绸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以南充千年绸都为代表的丝绸工业旅游带;建设以西昌民族文化和南丝路建昌坊为节点的攀西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带,把丝绸文化与旅游相融合,通过丝绸文化的建设,振兴茧丝绸产业。

    就在“锦门”(成都北大门),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由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锦门丝绸文化特色小镇已经拔地而起,这是全国首个以“丝绸产业”为背景的丝绸文化特色小镇。意在打造以“丝绸文化和产业”为主线,集旅游、美食、休闲、商贸品牌展示融为一体的成都城市新名片。“锦门”不仅将找回四川丢失的丝绸文化名片,唤醒四川丝绸繁荣记忆,而且还将成为四川丝绸创意、设计、消费中心,以它崭新的模式打开一扇振兴丝绸产业的“希望之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