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丝绸制品慎用网购 价格太低或为假货
来源:厦门晚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2-13
| 阅读次数:434次
丝绸服装以其透气、柔软、高贵、典雅等特点,成为市民的新选择。然而,提起丝绸,许多市民第一印象便是“贵”,此外,真假难辨也让不少市民不敢下手。业内人士提醒,买丝绸制品,最好别网购。
丝绸消费市场大 店铺却少人问津
市民陈女士对丝绸情有独钟,近日,她在江头一家丝绸店给爱人和自己分别买了件丝绸马褂和旗袍,可以称得上价格不菲。不料,买回家后,陈女士却觉得有些不对劲,请人看了下,却被告知买到了假货。对此,陈女士耿耿于怀,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希望以亲身经历告诫市民擦亮眼睛。
陈女士说,在她的印象中,厦门丝绸专卖店似乎多集中于禾祥西路一带,但现在有好几家都关门了。昨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禾祥西路的丝绸店只剩两三家,而且都显得门庭冷清。
一丝绸店老板告诉记者,原因主要在于高店租。他说,去年每月高达三万元的租金,让禾祥西路很多服装店难以为继,丝绸店也难幸免。高店租也催生高定价,消费者望而却步,商家生意也不好。
记者来到一家名为“杭州故事”的丝绸店,这家店开业才三个月,算是家新店。负责人金先生是杭州人,从事丝绸行业已有三十多年。他告诉记者,厦门人的收入水平较高,丝绸消费潜力很大,“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说服自己”,但厦门市场上的真丝产品因店租高、中间环节过多导致价格虚高,将许多潜在消费者拦在门外。
丝绸假货成本低 不建议市民网购
金先生在漳州经营丝绸店已有三年,据说生意不错。他说,自己在杭州有工厂,从工厂直接拿货渠道稳定,也有价格优势。“同样是真丝,因为我成本比别的零售店低不少,反映在价格上便能降50%左右。”他说。
在金先生看来,丝绸价格高昂是使大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原因。而包含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或与蚕丝混纺等织品的假丝绸,虽然在市面上屡见不鲜,但并不符合厦门人的购买预期。
“许多网购族常在网上精挑细选好几个小时,想买到物美价廉的丝绸商品,可实际上,网上的丝绸产品真假难辨,与在实体店购买有很大差距。”业内人士潘先生说,真丝透气、柔软、亲肤,而假丝会使人感觉皮肤瘙痒,同时也容易起球褪色,以丝巾为例,一条假丝巾的成本可能只有十几元,光看图分辨不出真假。
金先生则表示,有设计能力的丝绸厂家也很少使用网络渠道销售,因为设计的花样款式很容易遭人抄袭,一般新款式上架半年后才会放在网上,所以想挑选款式较新的丝绸产品,还是上实体店,一方面可随意试穿、挑选,一方面还接受定制,这些都是网购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