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蚕丝不断 桑海流韵谱新篇
来源:鹿寨县信息办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2-09
| 阅读次数:353次
2014年,鹿寨县启动“黄冕现代桑蚕业示范区”“争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工程”,是我县将黄冕镇打造“广西现代桑蚕业示范镇”的大手笔。
科学规划,确保“创区”达到标准
“这里拥有自动上簇示范点、自动化烘茧示范点,还有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桑蚕簇架、取茧装置,以及利用冬季空闲蚕房种植食用菌示范点,特别是拥有一个现代桑蚕业示范区展示室。”在黄冕镇养蚕能人黄长生的标准化养蚕场,黄长生详细地给记者介绍。
为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我县编制了《鹿寨县黄冕现代桑蚕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选址在蚕业基础扎实的黄冕镇山脚、古赏、黄冕、旧街、大端等5个行政村,开展黄冕现代桑蚕业示范区建设。其中,核心区选址在山脚村6个自然屯及古赏村5个村民小组建设,覆盖农户667户2664人、桑园面积3700多亩;拓展区为核心区周边扩展到山脚村、古赏村所有村屯的全部桑园,总面积6000亩;辐射区在拓展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旧街、大端2个行政村的所有桑园,规划建设面积34840多亩。
“高起点规划,为创建黄冕现代桑蚕业示范区明确了思路,明晰了方向,奠定了高标准示范区的基础。”黄冕镇党委书记莫兆坚介绍说,如今,该镇打造形成了100亩的“桑蚕科技新技术展示区”、1000亩的“高产优质桑园栽培示范区”、10家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示范区”、25户20000平方米的“大蚕标准化饲养示范区”、1个45户的“蚕沙无害化处理示范区”、1个105户的“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1个拥有14组自动缫丝生产线的“茧丝加工示范区”、1个“提高鲜茧粗加工附加值示范点”,组建了3家农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形成了古赏村“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区”和古赏、卜月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成功举办了古赏河漂流和山地自行车大赛。
科技驱动,新技术助力现代蚕业
“县水库移民局利用水库移民增收项目,帮助我们西岸屯建立250亩的桑蚕科技增收示范点,种植优质嫁接桑‘强桑1号’品种,叶大厚实,产量高,全屯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多元。”黄冕镇西岸屯罗大同兴奋地说。
为突出科技要素在现代桑蚕业示范区的地位和作用,该镇依托县里面以完善科技服务机构、强化人才培养、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桑蚕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2014年,我县成立蚕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现代蚕业技术攻关。依托柳州市桑蚕科技“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强科技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确保了“创区”人才的需要。正如黄冕镇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一颗红心壮蚕业,接二连三搞培训,四处都可学技术,五花六门促生产,七嘴八舌话增收,九变十化梦成真,百业兴旺乐融融,千家万户奔小康。”由此可见,我县在黄冕镇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这一年,黄冕镇建成高标准桑园3.5万亩,占规划任务的100%,桑树全部更新为农桑14号、强桑1号等高产优质品种;小蚕共育率达95%以上;生态防治病虫害、自动上簇、机械切叶、器械摘茧、自动化缫丝、蚕沙无害化处理等现代蚕业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新建、改造大蚕房6.67万平方米,标准化蚕房占比达80%以上,自动化传送喂养、自动化烘茧、蚕室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等先进技术应用普及率达50%以上。由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牵头在黄冕镇组织实施的“鹿寨县桑蚕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桑蚕科研与示范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桑蚕簇架”、“取茧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桑蚕饲养房”、“饲养方法”两项成果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主体联动,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2014年,黄冕镇以山脚村和古赏村为主的3700亩的现代桑蚕业核心区实现养蚕16650张,平均每亩桑养蚕4.5张,产鲜茧625吨,产值2437.5万元,农民人均养蚕纯收入11786万元,分别高于拓展区10.93%、辐射区15.06%、全县平均水平26.87%。通过核心区的辐射带动,6000亩拓展区、34840亩辐射区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接近核心区水平。这一年,拓展区实现养蚕2.55万张,平均亩桑养蚕4.25张,产鲜茧956吨,产值3728.4万元,农民人均养蚕纯收入10625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4.37%;辐射区实现养蚕13.94万张,平均亩桑养蚕4张,产鲜茧5227吨,产值2.04亿元,农民人均养蚕纯收入10243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26%。同时核心区两家缫丝企业经过重组和技改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工干茧1546吨,生产白厂丝516吨产值2.04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20多万元。
县蚕业站负责人介绍,通过黄冕现代桑蚕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加快了全县桑蚕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2014年,全县完成桑树品种改良1.32万亩,桑园总面积达18.75万亩,全年养蚕50.81万张,产鲜茧1.882万吨,产值7.16亿元。建成6家缫丝企业62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年消耗干约7000吨,生产白厂丝2351吨,占当年广西生丝总产量的6.64%,实现工业总产值9.29亿元,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新亮点,带活了一方经济,富裕了千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