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 四川重振南方丝绸之路雄风(上)
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 四川重振南方丝绸之路雄风(上)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5-01-28 | 阅读次数:391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四川是蚕的始祖嫘祖的故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蜀锦、蜀绣被誉为古代丝绸中的奇葩。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四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如何利用好“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推动川酒、丝绸、川茶、川剧、川菜、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经济日报今起推出这组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千百年前,清脆的驼铃声传扬着古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陆的商业文化。
如今,虽然南方丝绸之路的铃声日渐稀落,商贾的千金散尽,但灿烂的文化却浸入古道的江河长流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描绘了新时代振兴丝绸之路的美丽画卷。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既给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川丝绸文化复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四川丝绸再创辉煌的历史责任。
号角吹响 唤醒“沉默”的南丝路
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发现除北方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从巴蜀到印度再到西亚的古老通道——“蜀身毒道”,也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它和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南方丝绸之路本质上是一条民间商道。公元前4世纪,蜀地商队驱赶着驮运丝绸的马帮,走出川西平原,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跨河过江,进行着最古老的中印商业贸易业务,从而开辟了这条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最古老的商道。同时,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的纽带,它联结中原,沟通中印,促进了中原、西南、印缅文化互相交流。
茧丝绸业是四川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四川是蚕神“嫘祖”的故乡,素有“蚕丛古国”之称。蜀都成都又名“锦官城”。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大名锦之首——蜀锦、四大名绣之一——蜀绣的发源地,四川在中国丝绸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丝绸也成为四川省最具传统历史、最具文化内涵的名片。
省丝绸协会副会长李伟说,国家建设“一带一路”,使四川丝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由于缺少宣传,南方丝绸之路相对“沉默”。
“四川的茧丝绸主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等,但通过振兴南方丝绸之路,国际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李伟说,现在陕西、新疆等地抓住机遇对接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但四川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如不能有效对接国家战略机遇,失之交臂,就会错过发展良机。
文化先行 重塑南丝路辉煌
丝绸、茶叶、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然而中国丝绸有着比中国瓷器走出国门早近两千年的历史。
没有丝绸,就没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诞生;没有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就不可能在两千多年前开始交流。
丝绸文化是伟大中华文明中的绚丽奇葩,中国丝绸不仅在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国际交往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坦桑尼亚时,蜀绣“梅花双熊”被作为国礼,由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赠送给该国“妇女与发展基金会”。
今天,无论是国际米兰时装周还是巴黎、伦敦、纽约时装周,都有中国设计师和外国设计师用中国丝绸面料设计的各种时装展示,甚至引起轰动,刮起“中国风”。
四川茧丝绸发展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丝绸起源地之一。目前,“中国绸都”南充、“中国茧丝之都”凉山两大区域品牌基本形成,全省茧丝绸行业已取得中国驰名商标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8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0个。南充六合丝绸集团、四川依格尔纺织品公司等企业获得中国高档丝绸标志授牌;“蜀锦”和“南充丝绸”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山蚕茧”获批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在素有“锦城”之称的成都,以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为中心的锦门丝绸文化特色小镇已基本建成。在“千年绸都”南充,以“六合”古院为中心的丝绸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段渝认为,从旅游角度而言,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更有美感,除了丰富的道教、佛教、少数民族文化外,还有雄奇险峻秀美的大自然景观,成都、乐山、峨眉山、昆明、西昌、大理、丽江等国内景点,串起来就是一条令人向往的自然文化旅游带。
四川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内地靠近南亚最具经济和产业实力的省份,深化四川与南丝路走廊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将对我国西部地区向南开放形成战略支撑,对我国扩大内陆延边开放起到重要作用。四川应充分利用好“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以南方丝绸之路为媒,推动川酒、丝绸、川茶、川剧、川菜、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
借力丝路 打开东南亚及南亚大市场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向南开放的重要支点,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前沿。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缅甸、孟加拉国三国幅员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近10%,人口约14亿,占亚洲总人口34%,劳动力资源充足。
缅甸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0,全球95%的翡翠和树化玉产自缅甸;印度的云母产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麻黄年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近年来,三国纺织业、采矿及电力等能源产业、医药业、旅游业、软件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印度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和电脑软件出口国,孟加拉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近10年来,四川同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的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5%,印度成为四川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三国是四川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境外投资目的地。2012年,四川与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进出口总额达16.9亿美元,其中出口16.4亿美元,四川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设备、钢材、丝绸纺织品,进口商品为皮革制品、矿产品、水产品等。目前,东方电气、四川电力、华西能源、中国成达等企业在三国电力开发、工程承包等领域合作广泛。
“深入研究四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积极构建跨区域交通物流大通道。”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表示,四川将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展工程建设、矿产开发、重大成套设备输出等领域的合作。
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说,要抓住新机遇,研究四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培育开放新优势。对接国家南向战略,借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动我省相关产业走出去。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应该抓住机遇,依托南方丝绸之路,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通信等商贸通道建设,打开四川南向门户和南亚、东南亚巨大消费市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