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充丝绸行业十大新闻
来源:南充蚕丝办 | 作者:南充蚕丝办
| 发布日期:
2015-01-19
| 阅读次数:282次
2014年,南充市丝绸行业抓住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一路一带”的战略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使全行业从困境中求发展。
1、加快推进都京丝纺工业园区建设。去年我市把都京丝纺工业园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工程,加大了目标考核和督办力度。目前已规划3平方公里的园区,入驻丝纺服装企业8户。南充嘉美印染已正式投入生产,将形成年产2亿米,实现销售收入30亿能力。
2、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明显成效。顺成纺织、新天歌与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联合投资6亿元,建设西南最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依格尔、银海丝绸、锦泰绢纺与澳大利亚世界项级羊毛生产企业JEMALA公司联合开发丝羊毛、丝羊绒混纺生产,获得成功。
3、蚕具研发和综合利用开发不断创新。我市研制出的智能化自动养蚕机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市新发展果桑基地0.5万亩,果桑面积达2万亩,果桑总产量达3000吨,并大力开发桑枝信用菌、桑叶茶、桑椹饮料、桑椹醋和酒,蚕桑综合效益达3.5亿元。
4、品牌建设取得成效。阆中丝毯厂的丝毯织造技艺跻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南充顺成纺织公司荣获“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依格尔公司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2014年全国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称号”。六合集团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授予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西充县绮香纱公司产品获中国丝绸协会颁发的高档丝绸产品标志证书。我市有3个产品荣获四川省驰名商标称号,32个丝绸产品获南充旅游特色商品称号。
5、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丝绸消费。去年我市组织了10家丝绸企业赴中东迪拜,考察中东最大的纺织面料、床上用品等市场,与阿联酋商务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市还由市领导带队考察了杭州丝博会,在杭州丝博会内设立了“南充丝绸馆”,扩大了丝绸销售。同时,我市与来访的台湾丝绸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去年我市丝纺服装销售突破了250亿,同比增长9%以上。
6、蚕桑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全市发种62万张,产茧1850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7亿元,蚕桑总产值达11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养殖大户311户,嫁接改良桑园5万亩,推广使用优良簇具50万片,新栽桑树2万亩,共计100万株。
7、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关注南充丝绸。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副会长钱有清、中国纺织品商会会长李建华、副会长雷利民、俞岳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新民、中国丝绸档案馆有关负责人等先后考察南充茧丝绸企业,并广泛交流座谈。由国家茧丝办主办,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承办的全国丝绸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我市举办。
8、西充县荣获“中国丝绸之乡”称号。在市商务和粮食局协助下,由西充县政府积极争取和申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实地调研认为,该县符合《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基地确认办法》的规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于2014年11月15日授予西充县“中国丝绸之乡”称号,其活动纳入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公共服务平台—美丽中国项目。
9、简化审批程序,深化蚕茧流通改革。根据省商务厅和市政府有关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管理工作有关通知精神,明确将原商务厅承办的“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审批项目下放至市(州)层级,市上规定下放县(区)层级。
10、丝绸文化大弘扬。7月28日,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文化研究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在西充绮香纱丝业公司召开,确立了丝绸文化建设三大任务。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副会长陈祥平、秘书处主任刘文全到会指导。我市出版发行了《记忆中的南充茧丝绸》书籍,南充晚报连续刊登了《南充丝绸人》,六合集团规划了六合丝绸文化工业创意图,依格尔公司打造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