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河南:南阳寺湾镇“东桑西移”富新村
 

河南:南阳寺湾镇“东桑西移”富新村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5-06   |  阅读次数:1144次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5日讯  南阳日报-南阳新闻网报道:初夏时节,走进淅川县寺湾镇,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新村秀美,楼房林立,庭院幽美,百姓富裕。。。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力于“东桑西移”项目在该镇的全面启动。据寺湾镇党委书记全建军介绍,该镇已发展湖桑2.8万亩,年养蚕6万张,成为中原桑蚕第一大镇。2008年3月,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检查组称赞寺湾镇桑蚕“是山区桑蚕业的一支奇葩。”

    寺湾镇地处豫鄂交界的深山区,境内河流众多,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之称,劳动力充足,百姓多年都有植桑养蚕的传统习惯。2006年,该镇抢抓机遇,提出了“发展桑蚕产业,建设生态大镇,确保一江清水,服务南水北调”的思路,迅速启动了“东桑西移”项目。

    项目启动伊始,寺湾镇迅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全建军亲任组长,驻村蹲点,现场办公,全程指挥,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实施。为使“实施‘东桑西移’、进行规范养蚕、壮大农村经济、保护生态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寺湾镇在通过标语、出动宣传车大力宣传的同时,组织10余名村干部和群众外出到浙江一带进行观摩,转变群众的陈旧观念。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采取主要领导建立示范园的办法,积极引导带动,共建示范园20个,带动发展湖桑1.3万亩。淅川各部门全力支持寺湾镇“东桑西移”项目,捆绑使用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各种项目资金200万元,运用财政以借代拨资金106万元,免费为蚕农提供桑苗、方格簇,扶持大棚和小蚕共育室建设。为把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桑园建成“三保”园,寺湾镇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桑园打井130余眼,建节水灌溉工程8处,修复河坝3000米 。2007年冬,该镇在丹江流域启动小流域治理工程,建坡改梯湖桑基地4000亩,“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快马加鞭。至2007年底,该镇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 建高标准桑蚕示范园4个,建设大棚136个,小蚕共育室42个,推广方格簇135万片。

    寺湾镇镇长严富强告诉记者,“东桑西移”不仅仅是桑蚕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把东部地区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移入淅川本土。作为新蚕区,寺湾蚕农最想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二是稳定价格,淅川县丰达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了这一任务。该公司始终坚持围绕“东桑西移”、服务桑蚕发展的经营理念,奋力舞起桑蚕产业发展的龙头。在信息服务上,公司及时调查市场情况,分析桑蚕形势,根据蚕茧价格走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最大限度的避免桑蚕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公司实行统一规划栽植、统一供种、统一催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加大技术服务。在队伍建设上,以公司为龙头,形成村有服务点,户有科技明白人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每500亩桑园配备一名辅导员,建立培训中心,加大对蚕农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力度。他们以公司为依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培养业务骨干,先后培养专家型人才8人,从河南农大等高校引进专业人才3名,还长期高薪聘请中国桑蚕专家陆锡芳教授为常住顾问。

    尝试定单养蚕,走公司+农户+基地之路,提高产业抵御桑蚕市场风险的能力,是“东桑西移”规范化建设的基本体现。公司与蚕农签订购销合同,价高时,随行就市,价格波动时,以每公斤14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广大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全镇60%的蚕农已签订养蚕合同。

    为让“东桑”有效“西移”,寺湾镇还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从浙江引进了丝棉加工等项目,年消化鲜蚕100万公斤,使蚕茧全部实现就地销售。还积极开展活蚕加工、桑尖菜、桑葚酒等项目开发,提高产业附加值。

    如今,“东桑西移”已取得显著成效,以桑蚕为依托,寺湾镇“荒山变青,农民变富,农村变新,产业变强”。 通过“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打造了沿丹江万亩生态林带,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的保证了一渠清水送北京。借助于“东桑西移”项目,寺湾镇涌现出一大批养蚕暴发户,成为百姓致富的带头人。大坪村张成吉发展桑园40余亩,年收入3万元,如今,在他家的小洋楼里,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高档家具一应俱全,俨然一副城里人的气派。一些养蚕大户在养蚕大忙时间,因人手不足,经常以每天20元的工资到外地雇佣劳动力,自己则成了农老板。桑蚕专业村寺湾镇水田峪,曾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天天喝稀粥,家家茅草窝”的贫困村。如今,人人会养蚕,家家有摩托,户户住楼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的山区新村,一派欣欣向荣。

    目前,寺湾镇桑蚕创产值8000万元,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大户1200万家,1.3万农民由此走上致富道路。“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在寺湾镇催生出170余个养蚕专业组,14个专业村。有8个“桑蚕依托型”新村,都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的标准。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