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宁南“五大创新”破难题,助推蚕桑产业上台阶
四川宁南“五大创新”破难题,助推蚕桑产业上台阶
来源:四川蚕业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12-16 | 阅读次数:358次
近年来,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公司立足产业抓创新,转型升级求突破,以“五大创新”破解茧丝产业难题,带领宁南走向了现代茧丝产业富民县强的道路……
创新栽桑模式,破解土地综合效益低的难题。创新探索出综合效益高的“6215”桑园套种模式,大力推广“桑+春黄豆+夏青饲料+冬季马铃薯”、“桑+早熟蔬菜+冬季马铃薯”等多种套种模式,使土地从“单一单季产出”到“套种多季增效”,每亩土地的年产值达到1.6万元以上,相比传统的土地种植模式亩均效益4000元,提高了10000元以上。尤其是套种冬季马铃薯的模式,使桑园由“冬天闲置”变成“冬天利用”,极大地促进了蚕农增产增收,同时也带动了冬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创新养蚕技术,破解劳动强度大的难题。探索创新符合生产实际的养蚕技术,在小蚕期全面推行集中共育模式,在大蚕期推广防病隔沙育、大棚蚕台育、单户单季分批饲养等技术和模式,与科研机构研发推广自动化养蚕机、超声波补湿器、电动喷粉器、长臂省力剪等器械,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运用,有效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推动传统蚕业向自动化、省力化过渡。2014年,带动全县2.5万户蚕农养蚕数量达到27.2万张,产茧达到25万担,农户养蚕收入达到4.4亿元,公司茧丝产值近20亿元,产值居四川茧丝企业榜首。
创新生产模式,破解规模化效益不高的难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整合蚕业资源,大力培育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逐步实现大蚕饲养从零星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和工厂化转变。目前,已培育年产茧1000担的村52个,500担组65个;年养蚕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2000余户,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1000余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100余户。在全县建立了以养蚕大户为主体的蚕业专业合作社50个和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其中宁南县惠民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
创新收购模式,破解科技含量不高的难题。我们率先在全国开发使用电脑收购软件,对蚕桑生产和经营进行智能信息化管理,用IC卡管理蚕农信息,用惠农卡支付茧款,用移动短信宣传蚕业发展政策和栽桑养蚕新技术,实现售茧、存款、纳税“一站式”服务,使售茧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和收购模式实现现代化。2014年,顺利完成12500吨鲜茧收购任务,生产干茧5400余吨,蚕茧产值突破6.8亿元。
创新资源开发,破解产业链条短的难题。充分利用丰富的桑叶、桑枝、蚕砂、下足茧等资源,创新思路和生产技术,开发出冬桑凉茶、冬桑茶、蚕丝被、蚕砂枕、桑枝食用菌等适宜市场的产品,实现了产业的增效和农户的增收。全国首创开发出的“冬桑凉茶”填补了国内桑叶饮料的空白,在香港茶展、河南驻马店农产品展、武汉糖酒会等大型展会上进行展示推广,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被国际环境保护协会授与了“杰出绿色生态产品奖”。今年9月,南丝路集团公司代表凉山茧丝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凉山成就展”,公司系列产品得到刘奇葆、迟浩田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受到广受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