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全力推进丝绸产业发展
 

四川全力推进丝绸产业发展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作者:李芳 刘凯旋 谭丹   |  发布日期: 2014-12-09   |  阅读次数:415次

“天府之国”四川,有着闻名中外的蜀锦蜀绣,绸缎产量全国第一,蚕种、蚕茧、蚕丝产量全国第二。日前,四川省组织的“川货全国行”活动行至浙江杭州,在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期间设立“四川馆”,包括“中国绸都——南充馆”、“中国茧丝之都——凉山馆”、“蜀锦、蜀绣成都馆”以及民间艺术北川羌绣等特色分馆和展区,展出产品85% 以上是国内知名品牌,涉及绸缎、床上用品、丝毯、蜀锦、蜀绣、蜀绘、羌绣以及蚕桑综合利用产品。三天展期,实现交易额1.61 亿元,其中现场销售额12.04 万元,签订茧丝绸类产品购销合同金额3675.3 万元,意向性协议金额约12447.4 万元,包括外销协议金额530 万美元。

   《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通过对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的专访,了解到四川丝绸产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

   多元化发展格局

   TAweekly :“川货全国行”活动中,在杭州站设立“四川馆”,展示四川丝绸形象,似乎有与杭州、苏州丝绸同台竞技之意,请问近年来四川丝绸发展呈现哪些特色?

   李维民:茧丝绸业是四川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四川是蚕神“嫘祖”的故乡,素有“蚕丛古国”之称。蜀都成都又名“锦官城”。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大名锦之首——蜀锦、四大名绣之一——蜀绣的发源地,四川在中国丝绸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丝绸也成为四川省最具传统历史,最具文化内涵的名片。

    四川是中国的茧丝绸主产省份之一, 茧丝绸业是我省的 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我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丝绸是四川省的特产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产出的蚕茧质量为西部最好水平,桑叶、桑果品质在全国最优,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中国绸都”南充、“中国茧丝之都”凉山两大区域品牌基本形成。全省茧丝绸行业已取得中国驰名商标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0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1个,四川老字号产品3个。同时,南充六合丝绸集团、四川依格尔纺织品公司获得中国高档丝绸标志授牌;“蜀锦”、“蜀绣”、“南充丝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山蚕茧”获批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我们在茧丝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也有突出特色。充分开发桑、蚕、茧、丝资源新用途,将传统茧丝绸产业链向文化旅游、食品工业、医疗保健、新型化工、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桑葚酒、桑葚醋、桑葚饮品、桑枝食用菌、桑叶茶等特色产品逐步成为产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江苏、浙江等地作为中国丝绸传统的、先进制造基地,在技术、人才、资金、丝绸深加工、精加工及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面优势突出,我们将争取与江浙等东部茧丝绸主产地本着“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补强短板,共同促进中国丝绸业的协调发展。

    搭建平台 推广原创技术

   TAweekly :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四川丝绸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推动作用?

   李维民:四川省茧丝绸行业以“创新推发展提水平”为核心,目标构建涵盖桑、蚕、茧、丝、绸、服装、家纺、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投资运营、工艺转化提供支持。省级财政统筹安排现有产业扶持、园区建设、内外贸发展等相关资金。已承担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蚕桑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四川省科技创新产业链重大专项“蚕桑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等大型科研项目,突破了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推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此外,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居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省茧丝绸企业抱团发展,开拓市场,进一步宣传四川丝绸文化,扩大本土企业知名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TAweekly :就技术创新而言,推出了哪些新技术?请介绍两则近年来四川丝绸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例。

   李维民:四川省茧丝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对全省茧丝绸行业的科技、人才及资金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促使行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已在生产中开始应用。以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饲养为核心的轻简化、省力化养蚕技术,以蚕茧质量智能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蚕茧收烘技术,以节能型自动化煮茧技术、缫丝汽热节能技术为核心的缫丝技术,以CAD 技术、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真丝织物织造技术为核心的织造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大部分是我省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分布在茧丝绸产业的科研院所、行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其中,桑蚕茧质量智能测试技术、自动化煮茧技术及设备等一批行业重大突破,已走出四川,在重庆、江苏、云南等地得到推广应用,为促进茧丝绸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如四川南充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开发的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高端真丝家纺面料,产品专供国内国际大牌家纺企业。例如,现代CAD 纹织和电子提花技术代替传统纸质纹板,继承和挖掘了传统蜀锦蜀绣织造技艺,又在花色品种设计上实现多样性和随意性。又如,以桑皮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纺织材料技术,采用废弃的桑皮为原料,使纺织服装面料实现天然环保、功能性保健性,实现蚕桑经济的循环发展,为农户和企业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两条腿走路 深挖市场

    TAweekly :近来举办的“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四川企业积极拓展内销,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走出国外,请问四川丝绸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如何?政府做了哪些举措推动丝绸产业发展?

    李维民:从出口商品结构看,2013 年我省茧丝绸行业,丝类和绸类出口有所减少,丝绸制成品及服装出口增长迅猛,这说明我们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出口向丝绸终端商品的生产和制造转变。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我省丝绸出口市场表现不尽相同,对部分传统市场的出口出现萎缩,如对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同比下降,而通过开拓市场,2013 年对黎巴嫩、南非、越南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则呈现大幅增长。近年来,丝绸销售市场格局已由过去单一出口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国内销售份额由过去不足10% 上升到50% 左右。

    政府在统筹内外,推动行业拓展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注重国际市场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的拓展。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促进丝绸上下游企业的衔接,并朝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借助西博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和国际非遗节等交流平台,以及“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活动,充分宣传展示四川丝绸特色精品,提高“四川丝绸”知名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专卖店、连锁店和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专业营销网络,巩固和拓展营销市场,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占有率。

     在今年刚刚举办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还特别组织了专业、拥有足够购买力的国际国内采购商、百货商和经销商现场洽谈,印巴市场和欧美市场招募了七十家国外采购商参加展会,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外丝绸消费需求、深化开发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走新型发展之路

   TAweekly :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力缺乏对丝绸产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维民:蚕桑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深入调整,特别是劳务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养蚕劳动力更为紧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面对新的农业农村形势,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解决集约化经营问题,让务农人员可以把蚕桑产业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必须要解决省力化问题,让务农人员克服繁琐劳动带来的烦恼;必须要解决比较效益问题,让蚕桑产业在新农村有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方式上推进三个转变,即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户营规模由零星向适度规模转变,生产模式由单一蚕业向立体农业转变;在技术应用上实现三个突破,即优良化品种布局取得突破、省力化技术推广取得突破、多元化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三个创新,即创新发展投入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桑园土地流转机制;在发展保障上健全三个体系,即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

   TAweekly :蚕桑丝绸产业涉及农业、工业以及文化产业三方,可以说是一项综合工程,请问四川丝绸对此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李维民:2013 年5 月,四川省商务厅、省经济信息委、农业厅联合就加强茧丝绸产业发展出台意见。南充、凉山、广元、自贡、广安等市(州)政府或商务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相关支持行业发展     的文件。2013 年12 月国家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省、市(州)出台的行业政策集聚效应将逐步显现。我省茧丝绸行业将抓住机遇,以强化蚕桑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为手段,夯实产业基础,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品牌建设,健全市场体系,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推动茧丝绸行业向集约化、市场化、现代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带动力度强、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优的茧丝绸产业新型发展道路。

   TAweekly :国内丝绸业近年来大打文化牌,极大地推动了丝绸产业发展,请问四川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对蜀锦的保护、研究以及宣传?

     李维民:2014 年,四川省政协文史学习委组织从事文博、社科工作的委员和专家,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形成《关于以蜀锦织机重大考古发现为契机,振兴四川丝绸、蜀锦产业的建议》的集体提案。提案提出后立刻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四川省商务厅牵头科技厅、财政厅、文化厅等,提出五大落实措施:设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推动全省茧丝绸行业协调发展;省商务厅、文化厅继续运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引导相关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对蜀锦研究,大力弘扬蜀锦等丝绸文化;组织蜀锦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进一步宣传蜀锦文化与织造技艺;省经信委、商务厅、文化厅和科技厅充分调研,结合文化建设特点,出台系列政策鼓励蜀锦企业研发技术、开拓市场;文化厅、科技厅、商务厅等分别着手搭建丝绸文化建设与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整合科技资源等,为企业投资运营、工艺转化提供支持。省级财政统筹安排现有产业扶持、园区建设、内外贸发展等相关资金,扶持符合条件的丝绸、蜀锦项目。

  TAweekly :请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四川丝绸发展将形成哪些影响?

  李维民: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不仅提升了茧丝绸产业形象,而且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决策的实施,国家对茧丝绸产业经济区域的发展给予关注,各省、市积极响应,纷纷提出自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定位。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四川将迎来茧丝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促进四川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东欧、中欧、西欧等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欧盟国家加强合作交流,可促进我省茧丝绸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的深化。四川具有西部的区位优势。历史上的四川是天府之国,之所以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因为是当时南方连接欧亚的物资集散中心。因此我们要乘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提升四川丝绸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