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蔡贤村:桑蚕合作社孵化致富梦
来源:湖北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12-09
| 阅读次数:400次
近日,幕阜山脉九峰岭南麓,阳新县王英镇蔡贤村。
村支书蔡召成正召集村民商议农事。“立冬后,第四茬秋蚕已结束。”蔡召成说,作为养蚕专业村,往年这个时候,蔡贤村进入冬闲期,蚕农开始歇冬了。“但今冬,村民不闲。”他说,今冬,蔡贤村里计划新辟一个副业—香菇。“冬季砍伐的桑树枝粉碎后,是培育袋装香菇上好的原料。”
培育香菇,是蔡贤村养蚕路上迈出的又一步。
从2008年开始种桑养蚕,蔡贤村已成为阳新桑蚕第一村。今年,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养蚕种1100张。
摸着石头过河,蔡贤村养蚕并不一帆风顺。“2008年试种10亩桑树养蚕,效益喜人。村民跟着种桑,桑树面积近几年呈几何式增长。”蔡召成说,一哄而起种桑养蚕,蚕农一度吃过亏。“由于无序竞争,桑农杀价,1公斤蚕茧卖不到20元,1亩桑树一年下来落不到2000元。”他说,迫不得已,村委会成立了桑蚕合作社,规范市场行为,保护蚕农利益。
如今,合作社社员达120户。社员蔡克龙种3亩桑树,加上合作社分成,今年他可赚3万多元。
蔡贤村养蚕,王英镇镇政府一直在穿针引线,想方设法增加养蚕效益。“蚕茧只有一周的保存期,等蚕破茧而出成飞蛾时,受伤的是蚕农。”王英镇镇长李冠男说,蚕茧不能待价而沽,必须深加工。于是,镇里协助蔡贤村贷款办起蚕丝加工厂,从浙江请来师傅,生产蚕丝被。“如今,‘仙岛湖’蚕丝被声名远播,连续两届在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
蚕丝被只是蔡贤村养蚕链条中的一支。他们充分发挥蚕的排泄物蚕砂的中草药性,烘干后制成蚕砂枕,俏销市场。
尝到甜头的蔡贤村,看到了桑蚕所蕴含的商机,正拉长桑蚕产业链。
蔡召成说,合作社要吃干榨净桑蚕:春季,采摘挂满桑树枝头的桑葚;秋季,第四茬蚕采桑结束后,桑叶可加工成桑叶茶,闲置的农田可种植一季土豆;脱丝加工后的蚕蛹,是优质动物蛋白质,也是提取多种化学药品的宝贵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