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丝绸产业每间隔3-5年,就会进入一个低谷,但低谷过后,定会重新调整,重获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西北地区蚕桑生产第一大县,石泉县委政县政府已准确掌握了这一规律,采取逆势而上,调整产业发展方式,加强桑园建设,夯实蚕业基础。今冬栽桑建园坚持“农户自愿、培育大户、园室配套、品种优良、建标准园”的原则和按照“栽得下、保得住、能成园、快见效”的要求,近日,从浙江海宁组织调运良桑苗50万余株,建成亩植密度800株以上的标准桑园600亩。
今冬栽桑建园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农户栽桑建园积极、主动性高于往年,建园桑苗采取农户自出0.4元/株、政府补助0.2元/株的方式,与过去建园桑苗政府无偿提供、部分农户还较被动形成明显对比;二是务工返乡栽桑建园的农户增多、户均规模大,例如,中池镇东沙河村37岁的罗平返乡租赁集体土地,新建桑园50亩,迎丰镇红花坪30岁的胡养鑫返乡新建桑园6亩;三是大户建园、园室配套者居多,建园农户中已是养蚕大户者较多,或更新品种建园,或扩张养蚕规模建园,或补植加密建园,或临近蚕室建园;四是建园桑品种适宜化、优良化,今冬建园桑苗品种为适宜该县的农桑、育71-1和强桑一号等优质良桑;五是农户发展蚕桑更加理性、且有长远打算,兴桑养蚕历经反反复复,它在农业生产中经济效益优势任然明显,许多农户有了长期发展、规模化养蚕的打算,例如,中池镇裕民村40岁的养猪大户张再顺新建桑园20亩,干起了老本行。
石泉县自2006年实施“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突破发展”战略以来,新建标准化桑园4万亩,实现了桑园大更新、桑种大换代,桑园建设向标准化、区域化、大户化、园区化、高效化方向全面推进,为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桑园基础。
罗平返乡租赁集体土地50亩新建桑园
张再顺新建桑园20亩
胡养鑫返乡新建桑园6亩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