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暨培训会在宁南县召开,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潘海平,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及全省60余个县市农业局、蚕业局、蚕种场、茧丝绸企业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期间,参会人员一行深入到宁南县葫芦口镇、星星乡、披砂镇等地,先后参观了宁南县现代农业10万亩优质蚕桑示范基地、葫芦口镇银厂现代蚕业家庭农场、景星乡梓油村“6215” 高效套种模式桑园基地、景星茧站智能信息化收购系统、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对宁南县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及蚕业副产物资源开发等进行了实地参观,每到一处,宁南县相关代表就相关工作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向参观人员进行了介绍分享。
在座谈会上,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潘海平作了重要讲话,宁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代兵致辞,县政府副县长高峰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主持。凉山州蚕业局负责人王其明,宜宾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南部县蚕桑局负责人,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宁南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蚕业富民领导小组组长杜刚双,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朱洪顺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座谈会上,潘海平首先指出,通过上午的实地查看,与会人员对宁南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规模、发展形势、取得的成效有了一定了解,与会人员颇受启发。随后,潘海平肯定了全省现代蚕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要切实把握蚕桑产业发展重点: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培育新经营主体(养蚕大户与家庭农场);要以工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要以创新为引导,拓展增收渠道。潘海平还就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大力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强调:要抓好规划编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强化科技支撑等。
会议认为,近年全省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蚕桑产业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省力化技术加快应用,多元化发展成效初显,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我省蚕桑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其它农业产业和新型产区的重大挑战。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蚕桑产业的功能定位是助农增收、生态治理、文化传承。当前,重中之重是围绕农民增收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是以产加销一体化为方向,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经营机制;三是以“共育户带农户”为载体,抓好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的推广落实;四是以创新拓展产业链为途径,着力开辟蚕桑产业增收新渠道。
会议要求各级业务部门要认真理解本次会议精神,做好汇报和贯彻落实工作,抓好规划编制,引导农民、企业、合作社等主题主动参与蚕桑产业生产发展,抓好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仪评収茧、病虫防治等试验示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务实开展服务工作。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