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宜宾高县:夏蚕产茧2.7万担 同比增长3.6%
 

宜宾高县:夏蚕产茧2.7万担 同比增长3.6%

来源: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8-01   |  阅读次数:338次

7月28日,笔者从宜宾市高县蚕管办获悉,今年该县夏蚕发种45560张,同比增长2.5%;产量2.7万担,同比增长3.6%。

“春茧价格上扬,激发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夏蚕期间,由于雨水较多,多湿气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产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派出100多名蚕技人员深入到蚕农家中,传授预防措施,保持了夏茧的增长势头。”高县立华茧丝绸公司负责人刘云开说。

据了解,蚕桑产业是高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蚕、茶、竹、畜、粮)”之一。近年来,该县围绕“重点提升南部、稳定发展中部、全力发展北部”的发展思路,全县已有桑园18.5万亩。去年发种18万张,产茧11.6万担,蚕农茧款收入2.15亿元,蚕桑综合产值6亿元,发种和产茧量均位居川南第一、全省第二,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蚕农”的现化蚕业发展模式。

今年,该县紧紧围绕实现桑树品质、蚕种质量、蚕茧质量、单产和养蚕效益以及丝绸产品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加强与四川省丝绸研究院、西南大学的合作,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实施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蚕桑项目、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全面启动“高县蚕桑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现全县小蚕共育面达78%,省力化普及率达98%,纸板方格蔟普及率90%,种药配套面100%。

“今年的目标是确保行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刘云开介绍,投资3.2亿元的丝绸产业文化科技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规划用地330亩,将开发保健酒、雄蛾酒、桑叶茶等产品,开发利用特细丝、复合丝等差别化纤维和新型原料,主攻中高档服装面料,发展床上用品,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入库税金7547万元,利润8229万元,解决就业2000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