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图文]广东召开种桑养蚕模式创新研讨会
[图文]广东召开种桑养蚕模式创新研讨会
来源: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8-01 | 阅读次数:456次
延续了数千年的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传统模式,在青壮年进城、农村用工劳动力价值飙升、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十多年来,我省茧丝业为破解这一难题,作了大量的探索,包括小蚕共育商品化、熟蚕结茧工厂化,进一步完善贸工农一体化…..。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未触及到土地流转等根本问题。广东信达公司近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提出了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种桑养蚕模式,即由政府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建设投资型种桑养蚕农场(农庄)模式。家庭农场(农庄)由投资人投资种桑养蚕,以50亩及以上为一经营单位,由丝绸公司提供小蚕、收购熟蚕,培训管理人员和工人,从而把种桑养蚕变成体面的现代农业白领,为公司提供优质茧源,为投资人提供理想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而现代农场则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其附加值,除种桑养蚕外,还具有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功能,形成现代休闲农业,这一新模式的确立,对投资人、农场工人、以及丝绸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月22日,广东省茧丝绸协会种桑养蚕创新模式在翁源召开,参加的会议的有广东省商务厅、省茧丝办罗房枢处长,翁源县副县长柯建忠,农业局局长张尾福,经信局副局长罗泽民,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陈南生,副会长梁国基、罗国庆、胡智明、罗展勇,以及来自广东省各地区会员单位和海南中丝公司代表共约80人。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主办,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针对目前蚕桑产业面临的困境,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建设投资型种桑养蚕农场农庄模式,或许将推动广东蚕桑产业化茧成蝶。
研讨会由协会会长陈南生主持,首先由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展勇介绍了信达种桑养蚕模式,他认为我国是世界蚕桑业的发源地,至今有5500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千家万户生产经营模式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益较低。“如果不进行种桑养蚕模式的创新,我国5000多年辉煌历史的桑蚕产业将会面临没落。”
与会人员都对信达这种新的种桑养蚕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感受及建议,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罗国庆书记提出这种模式把农业、工业、服务业紧密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现代化水平。同时,建议要把控好各环节的利益,也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效益。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刘吉平教授对于这种模式提出来了5个创新:效益的创新、劳动力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战略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广东省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梁国基董事长说这种新的模式将使蚕桑生产在国民经济中重新地位。
广东省商务厅茧丝办罗房枢处长发表了讲话,指出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广东信达“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信达模式不断创新和升华,值得在全省推广。立足茧丝绸主业,开创新业。
7月23日上午,与会人员参观了南浦光山种桑养蚕农场,江尾镇小蚕共育基地和结茧试验车间。在南浦丰山家庭农场,来自湛江徐闻的农场主周康三告诉记者,他去年投资了10万元,广东信达给予贷款8.5万元, 共18.5万元,承包了50亩土地进行种桑养蚕,同时700平方的养蚕基地也基本完工。“希望通过种桑养蚕提高收入。”周康三说。
据悉,自去年以来,翁源县已经有20多家种桑养蚕家庭农场,除个别全额投资外,广东信达给予了每个农场超过5万元的贷款扶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