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巨量“废物”=宝贵资源——广西蚕沙桑枝高效利用面面观
 

巨量“废物”=宝贵资源——广西蚕沙桑枝高效利用面面观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7-03   |  阅读次数:705次

核心提示

广西的蚕桑产业每年产生桑枝250万吨,相当于250万亩林地每年生产的木材;产生100多万吨蚕沙,如经工厂化处理可生产近40万吨有机肥。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蚕沙、桑枝高效利用途径,使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废弃物”,集聚成量变为“宝”。

1 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广西是全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区),蚕桑产业遍及全区60%以上的县(市、区),涉及近88万农户、350万人、桑园面积279.38万亩。

蚕桑产业被称为“一条虫”产业,但在这“一条虫”身上却集聚着“一条龙”的能量。近年来,广西在蚕桑产业链上不断拓展延伸,产前产生的桑枝和产中产生的蚕沙废弃物,也成为“龙”聚产增资的重要部分。

据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广西年产桑枝250万吨,相当于250万亩林地每年生产的木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目前,桑枝主要用于栽培食用菌。2013年,全区桑枝栽培食用菌1.2亿袋,鲜菇鲜菌产量约4.8万吨,产值超过3.84亿元,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仅用到全区桑枝总量的10%左右。

除了桑枝,全区每年养蚕还产生100多万吨蚕沙。南宁市蚕业站专家告诉记者,以前,农户对蚕沙可作肥料的认识不足,大部分都被当作废弃物随意乱倒于猪栏、村边、路旁、水塘里或田地四周,风吹雨刷使蚕沙到处飞扬,不但污染了人居环境,而且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病菌,极易造成蚕病的爆发,致使养蚕失败。

专家认为,大量的桑枝、蚕沙散在农家就是污染环境的废弃物,但集中起来合理开发利用就会变成“宝”。

2 无害化处理渐成常态

6月份,在宜州召开的全区“清洁田园”蚕沙桑枝高效利用现场会上,各蚕桑主产地区的蚕沙无公害处理推广工作成绩令人振奋。据统计,2013年,全区蚕沙无害化处理率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蚕沙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河池市,大大小小2.4万多个蚕沙池“点缀”在蚕桑养殖村屯,村民将蚕沙集中倒在特定的蚕沙池中,并按要求堆沤发酵,成为有机肥还田。除了建立蚕沙池外,利用沼气池来堆沤发酵蚕沙,产生的沼气、沼液作为日常生活燃料和农作物的有机肥,也已在河池市广泛应用。据统计,近年来河池市共扶持建设沼气池8万多个。

绿水、青山、翠竹、桑园,构成了宜州的山水田园画卷。而早些年,蚕沙乱倒乱放成为污染农村水源、田园的一个“痼疾”,成为危害百姓生活、影响环境卫生的一个“毒瘤”。如今,村民有序处理的蚕沙达70%左右,龙江河、下枧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

3 资源化利用产业升级

蚕沙桑枝高效利用是“清洁田园”十大工程之一,我区各蚕桑产区在活动中,积极总结和探索蚕沙桑枝高效利用途径,并大力推广,使蚕沙、桑枝这些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促农增收效果甚至大过种桑养蚕。

横县是“全国双孢蘑菇之乡”、广西蘑菇生产第一大县。近年来,桑枝被粉碎后与蚕沙混合用来种植蘑菇,有效解决了该县种植蘑菇的主要原料牛粪和稻草短缺的瓶颈。据介绍,每亩桑园每年可产出桑枝约1000公斤,经粉碎后与蚕沙或牛粪混合,可种植蘑菇10平方米,年产鲜菇100公斤,亩桑产值可增加1000元。蘑菇采收后的废菌渣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种桑,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投入,可节省300元。“桑-蚕-菌”大循环,桑枝资源实现了持续高效利用。

横县有关部门介绍,桑枝除了用于发展种植食用菌外,还可用于生产机制木炭,以及作为中低密度板或纸浆、文化用纸的原料。据了解,目前,横县引进南宁劲达兴纸业有限公司用桑枝生产纸浆,横县五福纸业用桑枝生产文化用纸,横县丽都公司用桑枝作为生产中低密度板的原料,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宜州舜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仓库,记者见到一袋袋成品有机肥。这些像盐一样的黑色小颗粒,就是以蚕沙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出来的有机肥。

据了解,蚕沙池的处理方法存在后期处理标准难以控制的难题;沼气池发酵因受石灰沉底影响,在一些地区难以大面积推广;而工厂化加工处理则成为我区彻底改善蚕沙污染问题,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2008年,宜州市引进的广西舜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聘请蚕沙收集员,从各村各户把蚕沙收集起来,加工成有机肥或功能饲料。2013年,该公司生产蚕沙有机肥8000多吨,创造产值超2000万元。据测算,该公司具有年处理30万吨蚕沙的生产线。如果解决好蚕沙收集的瓶颈,使生产线能够完全运转起来,30万吨蚕沙可生产有机肥或功能饲料10万吨,可为100万亩农田提供无公害肥料,至少减少3万吨化肥的使用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